卢沟桥

  卢沟桥,横跨北京的永定河,因其旧称卢沟河,故桥以河得名,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建成于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至今已有800余年。桥下的河床铺有几米厚的鹅卵石和石英砂,桥体砌筑之上,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金大定二十九年,这个称呼我们并不熟悉,其实那一年又被称为南宋淳熙十六年。平反岳飞冤案的宋孝宗赵昚在这一年禅位,其子宋光宗赵惇即位。我们熟悉的还在世的名人有辛弃疾,这一年已49岁,被罢官后,正在江西上饶归隐,自称稼轩居士。而陆游虽过了花甲,已64岁,仍被调入京师,正上疏着恢复中原。岳飞要是活着的话已86岁,李清照更是要过百岁,而文天祥要等47年后才会出生,那正是南宋快无人的时节。
  那一年朱熹59岁,正好在漳州,几年前他去台州,因为营妓严蕊弹劾唐仲友,还闹出了一桩子事,被《二刻拍案惊奇》收录。每每读此,都对朱熹有些不满,人品和学问不匹。严蕊除伎籍时,给救她的岳霖写了一首《卜算子》:不是爱红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回到卢沟桥,一眼望去,前面是宛平城。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史称“卢沟桥事变”,中国也在此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IMG_5257
  卢沟桥的得名,一是因为卢沟桥事变,二是因为它本身的文物价值。
  桥面用花岗岩的巨大条石铺成,如今桥的中间部分仍保留着原物,可以看到深深的车辙印迹。栏板、望柱、桥墩、拱券等都是石英砂岩或大理石砌筑而成,两侧有石雕栏板279块,有望柱281根,每根上雕有大石狮,共281个,大狮身上还有小狮198个。此外,顶栏、华表上还有6只,共485只。因小狮子很多在隐蔽之处,数起来总是数量不一,所以老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这里的狮子,融汇了金、元、明、清、民国、新中国等各个时期的,整体上看,金元时期的头比较大,面部狭窄,一般狮嘴不掏空。明代的嘴大中空,足下有绣球或者小狮。清代的则张嘴突胸,雕刻纹路较深,花纹很细腻。民国以后的就比较粗陋了,头发卷也由之前的九圈十圈变成了一两圈,且材质颜色不一。

IMG_5158
IMG_5193
IMG_5211
IMG_5230
IMG_5215
IMG_5190
IMG_5208
  黎明时分,立在永定河畔的桥头,斜月西沉之时,月影倒影水中,明媚皎洁。古代的卢沟桥是赏月胜地,“卢沟晓月”自金代成了“燕京八景”之一。
  乾隆年间,乾隆帝在桥东立碑,亲题“卢沟晓月”四字。在桥西,还有康熙帝的碑,记录着重修卢沟桥之事。

IMG_5156
IMG_5181
IMG_5186
IMG_5152
  卢沟河,也称“芦沟河”,即如今的永定河,是流经北京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山西忻州,属海河水系,有洋河和桑干河两个支流,他们在张家口的怀来交汇,之后称“永定河”,经官厅水库后进入北京。曾因河水含沙量大,迁徙不定而被称作“无定河”,后在康熙年间大规模疏浚后,河身终于稳定,康熙帝亲自赐命“永定河”。

IMG_5188
  宛平城,名字都熟悉,离着也很近,却是第一次来。
  它建成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当时是为了防范农民军进击京师而建,可惜4年后,明王朝还是陨落了。本是一座卫城,也就是军营,所以和一般城池不同,只有两道城门,东面顺治门,西面永昌门,也没什么大街小巷、商铺市场、钟鼓楼等建筑。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处于北京进出内蒙古高原和南下中原的唯一通道上,目的就是保卫北京。

  清代,战争的威胁基本消除,这里便成了南来北往的商旅必经之地,相继有了商户、茶楼、酒肆等,打破了单纯的军营格局,变得热闹起来。
  当时的宛平县管辖着北京城区的西边一部分,辖区内有个先农坛,那是皇帝祭祀先农诸神的地方,而且还有个有名的“一亩三分地”,是皇帝的自留田,他要亲自耕种的。所以,宛平县的县令,自然要尽心尽力地护理这一亩三分地,保证丰收,毕竟皇帝只有祭祀的时候才来摆摆样子,其余时间都要有人打理,那要是欠收,估计不是小事。每年秋收后,宛平县县令还要名义上向皇帝征税,名“地丁银”,既然是皇帝的自留地,也为了表示对税收制度的尊重,皇帝一律按时如数缴纳。
  虽然一国之君不可能在意这些事和小钱,但在民间却传得有板有眼。因为县令找了皇帝要钱,皇帝不爽,便有了一个歇后语,宛平城的知县-一年一换。

IMG_5289
  古城内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这次没时间,且需要预约,以后还是要来逛逛。

IMG_5284
  曾经的苦难,我们要记得,方才懂得今天的珍惜。

IMG_5270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