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寺,在北三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也是古钟博物馆。
年代算不得久远,其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差不多三百年历史。为雍正下旨敕建,转年赐名“觉生寺”,取“以无觉之觉,觉不生之生,所谓觉生也”之意。
到了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乾隆将位于万寿寺的永乐大钟移至觉生寺,所以又得俗名“大钟寺”。最近发现北京的很多寺庙都有一个俗名,往往被老百姓们叫得更响亮,传得更久远,比如北海的“白塔寺”,还有刚去的“五塔寺”等。
因为乾隆常来此求雨,所以大钟寺渐渐便成了京城主要的求雨场所,位置在北,方位正好。
古代中国,宋代所记载的求雨应是最多的,也是最灵的,大概也是写文最好的,经常读到苏轼求雨。时有司天监,专门负责观测天象,每天把气象信息密报给皇帝。这是绝密的,所以皇帝祈雨的成功率会高很多,这也是增强统治者“天人感应”权威性的手段。这些古代天文工作者是严禁到地方任职的,也严禁泄露天文机密的。
寺庙现存的山门,为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所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檐下石匾上为雍正所书“敕建觉生寺”。
天王殿,为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所建,外面很新,内部还保留着当时的梁枋。
大雄宝殿,为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所建,硬山顶,面阔五间。前有抱厦三间,为单檐歇山式卷棚顶。皇帝敕建的寺院,大雄宝殿规格为硬山顶的,并不多见。
其内开阔,仍存古代梁枋,虽旧,但仍能看出龙纹精美,不是凡品。修复了一部分,以作为对比,这样挺好。
再后是观音殿,同为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所建,展览着一些古钟。
智化寺钟,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所铸。
因为智化寺是魏忠贤的家庙,所以这是奸臣魏忠贤钟。
乾隆朝钟,钟壁上满是一个个精美的云纹组成的方阵,其内各有一条立体的龙,共22条。
最后一个建筑是大钟楼,其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圆形攒尖顶,有垂脊12道,底层是一层方形建筑,四角出檐,面阔三间。有乾隆御笔“华严觉海”。
这便是永乐大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钟,铸造于明永乐年间。其通高6.75米,重达46吨,而且钟体内外遍铸经文,多达22.7万字。
朱棣迁都北京后,开展了三大工程:故宫、天坛、永乐大钟。用泥范法铸造这么大的钟,的确难以想象,被称为“壮举”。大钟造好后,先是悬挂于紫禁城边上的汉经厂,后被万历帝移至万寿寺,再被乾隆帝移至觉生寺。
据称,此钟的声音可以传至90里,全北京可以听闻,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每到新年都会响起,已经几百年了。春晚很多时候的钟声,便来源于它,比如22年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