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气最大的寺庙,恐怕非潭柘寺莫属,民间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说。其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国家4A级景区。
在北京十几年,却一直未来过,因为平时活动区域主要在东边,潭柘寺在西边的门头沟区,跨个北京城,时间成本还是挺大的,比去山东和山西还费劲。这次赶在正月十五和同事过来一拜,最近坎坷,图个流年顺利。
它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的第一座寺庙,当时规模并不大,佛教初期也是坎坷多舛,“三武一宗”的灭佛,都注定着它初期衰败的命运。金代迁都北京后,有皇帝到此礼佛,并拨款扩建,寺庙才逐渐繁盛。元代,忽必烈之女妙严公主,到潭柘寺出家,更是促进了此处的香火,当然还有野史闲谈之资。
明朝,唯一一个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的姚广孝,功成名就之后也曾修行于此。他和朱棣谋划了“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后被世人称为“黑衣宰相”,“黑衣”便是僧人之意。
明清两朝,皇家多次修建潭柘寺,规模渐盛,名字也经常被改,如今山门上仍有康熙亲赐的寺名“敕建岫云禅寺”。但老百姓一直称其“潭柘寺”,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为名。
“岫”字音“秀”,不常见,为山洞、山之意。有岫玉,和陕西蓝田玉、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并称“中国四大名玉”,因产自辽宁岫岩而得名。
过山门,是天王殿。
庙外贴着通知,虽说是正月十五,但也不允许进香,且关闭了所有大殿,所以今天也看不到佛像。这其实就是属于比较典型的“懒政”。
如今网上仍有潭柘寺违规设置功德箱的新闻,前几年新华社曾曝光潭柘寺内的功德箱分两种,一种是寺庙的,而绝大部分却和寺庙无关,是景区的,也就是很多人捐的功德钱,其实成了景区的小金库,被称为“挟佛敛财”。潭柘寺的负面新闻挺多的。
天王殿之后是大雄宝殿,重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绿剪边,规制特别高。
当年姚广孝负责迁都事宜,规划了北京城的布局,据称一些建筑的设计都在这个寺庙里找到了灵感。包括故宫的太和殿,便有参考潭柘寺的这座大雄宝殿,所以才有了“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说。
看着鸱吻比例相对硕大,打赌可能是金元时期。果然,元代。
大雄宝殿前有娑罗树,释迦牟尼曾在娑罗树下涅槃,可惜这个季节看不到叶子形态。
殿上匾额书“福海珠轮”。殿内的佛像据说精美,可惜这次也看不到,只能等以后了。
观音殿是全寺的最高处,同样大门紧闭。上面的“莲界慈航”为乾隆御笔。
来回往返大概要五六个小时,其中四五个小时在路上,很可惜,所有殿门紧闭,半个多小时就逛完,以后有机会再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