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计算历史的话,似乎自清朝以来,在广西柳州的三江县就已经逐渐形成了马安、岩寨、平寨、大寨、董寨、吉昌、平坦、平铺八个侗族村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程阳八寨”。他们现在被开发成了一个景区,似乎还是4A级,门票要80大洋。
  成熟景区,分担过高的基础投入,收门票正常,高点也可以。但对于这种地方,我觉得前期更多得该是做好口碑、做好宣传,让大家都知道,知道这里不错。要先做大,然后再靠着旅游带动当地经济,住宿、餐饮、特产等等,很多方面都大有文章。而不是一上来就圈地收费,征收八十,一开始就指望着靠门票赚钱,这样做不大,也做不广,更不会像丽江、大理、西塘、乌镇那样满是回头客。更何况,如今的里面还看不到任何服务。

  贵广高铁刚开通,广州可直接过来。而且也可由南宁,经柳州、桂林,然后到三江,继续西行便是贵阳。这极大缩短了行程,也扩展了客源。交通不方便,大家去一次就完。交通一旦方便,就可能成为周末游的目的地,而周末游更是回头客的高占比,口碑最重要。如何从繁重的工作中出来,在吊脚楼上发呆两天?
  高铁站是三江南站,是一个百度地图上还没有标注并画出铁路的新站。

  群山、小河,一片油菜花,几个以吊脚楼、鼓楼和风雨桥闻名的侗族寨子,让人向往。

XGS_4654
  先到马安寨,出来往前走,是合龙桥。
  在桥边的小摊上,买了糯米饭和油茶,也和当地人唠唠嗑。原来很多旅行团都和当地人有联系,当接到大团或者人多的时候,会提前通知他们。今天下午就有几个大团,合计有500人要过来,所以他们都出来,提前做好糯米饭和其他小吃准备着。小姑娘普通话不好,说起来害羞的样子。
  这里还是偏冷清的,生意并不好,一天的游客量也就几百的样子。

  旁有描述侗族风俗的画板,上写着侗寨八大怪:没有鼓楼不成寨、雕梁画栋桥上盖、贵客拦在寨门外、合唱不用指挥带、鸡鸭鱼肉腌酸菜、油茶待客单支筷、村村寨寨祭老太、新娘进门悄悄来。最有一句的平仄总是让人读着别扭,也许最近开始“处女座”了。

  喝了油茶,确实只给一根筷,原因没有搞明白。到寨子里做客时,若不想喝了,就把筷子放到碗上,否则主人会陪你一直喝下去。当然,这里明码标价,老板是不会管你横放竖放还是立着了。
  偷亲,也是这边的习俗,主要集中于每年的年尾,准备出嫁的侗族新娘会在媒人的带领下,半夜偷偷摸摸地来到新郎家,然后进入洞房。不偷,就意味着对舅家的不尊重。

XGS_4451
  这个合龙桥,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曾被洪水冲毁过3次,现在的桥由1941年重建而成,桥长42.8米,宽3.78米。

  说到风雨桥,其实在侗族有着更深的寓意,它们不仅仅是交通之道,也不仅仅是为了遮风挡雨,它们还是侗族原始信仰中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护寨消灾、招福纳财的“风水福桥”,是侗族人民心中的“生命通道”。所以,它们还有另一个名字:福桥。
  侗族认为,每个来到世上的人,都要通过这样的桥,所以桥的美丑和好坏关系到他们的未来。这不仅能让族内的子子孙孙坦荡通顺,还能去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个寨子,发展壮大。所以,侗族人把风雨桥修得壮丽堂皇,精雕细刻,极其精美,甚至把它看得比民居还重要。它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名字:花桥。

XGS_4474
  桥上,顶部有捐赠的牌子,已很多块。那些钱是用于日常维护和维修风雨桥的,哪怕是捐十元钱,也会留下你的大名,可以去试试。

XGS_4479
  桥上的日常生活,慢下来,坐一下,让人感受着平静岁月。
  过桥是平寨,我们先不过去,先顺路到岩寨。

XGS_4484
  穿岩寨小路,很有古寨的感觉。
  其实这里的历史、风俗,才是游人更想感受和看到的,比起那些热闹的表演、辉煌的新建筑和结实的钢筋混凝土,无疑这里更有吸引力。但很多开发景区的人,却始终不明白。

XGS_4489
XGS_4490
  在寨中看到了正在建设的新房子,出乎我意料的是,新房子虽然结构上用了钢筋水泥,但在很多地方依旧不加铁钉,基本采取老法,木木之间以榫卯结构相卡。看来,那些传统的东西,形成了习惯的,依旧还在生活中传续着,只不过会慢慢被便捷、安全的方式所代替。

XGS_4488
  这是岩寨鼓楼,建于2005年,共15层檐,高近30米,看起来很震撼。

XGS_4520
  内部更加震撼,由4根主柱,12根衬柱支撑。

XGS_4497
  前行,过万寿桥,到平寨。
  万寿桥始建于1920年,因被洪水冲毁,在1986年重建。桥长18.5米,宽4.6米。

XGS_4523
  上面有神台,供着关公,三个关公放在了一起,太“气吞吴魏”了…

XGS_4525
  出来向左,在远处还有一桥,看图示可以通往平坦寨,但估计没时间了。

XGS_4532
  到每个寨子,都是先过风雨桥,然后再找鼓楼,鼓楼一般都是最高的,很显眼,在中心位置,前面都有个大广场。它们多以杉木为柱,通体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层层而上。
  其实,根据名称便可得知,它们是侗寨放鼓之楼,有鼓则有楼,有楼则置鼓。每当寨里有大事时,便会击鼓号召众人,因为鼓高,声音可响彻村寨和山谷,非常有效。

  鼓楼一般都是高密度的重檐叠加,且大多是单数,单数在这里更受欢迎些。
  此为新建的平寨鼓楼。

XGS_4559
  平寨的老建筑还算相对多些,思源亭这一侧有很多老房子。

XGS_4568
XGS_4584
  继续走,到董寨,要穿过平寨的新戏台,然后走一小段山路登高。
  河边有很多当地的姑娘在洗头,直接用的河水。我们去的时候正是三月份,天气还有些凉的,看着最小年纪也就五六岁的小女孩,一点没有冷的意思,着实佩服。

  董寨是沿着山坡而建的,想着一路爬到最高处,俯瞰一下这个寨子。遇到几个当地人,很友好,即使走到了人家屋顶上,还呼喊着家里小伙伴的名字,似乎要欢迎我们这陌生来客。

  选了几条路,都是死胡同,开始往回走。
  这是平懂鼓楼,根据名字猜测,是平寨和董寨公用,不过是“懂”而非“董”。

XGS_4598
  过马路,继续走一段路,右拐,是东寨鼓楼,是“东”而非“董”。我猜是当地人比较随意,文字读音一样便通用的缘故吧,这应是董寨鼓楼。
  这里还有飞山庙,想着进去看看少数民族供奉的佛像发展成了什么样子,可惜没开门。

XGS_4609
  公路边,有普济桥,又称“孝庙桥”,是城阳八寨中唯一保全有关公、文曲星、魁星和土地神四种宗教元素的福桥,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公元1505-1521年),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在公路边看着一般,但其长达50米,宽4米,站在远处时,便显得非常壮观。

XGS_4595
  上面比较有意思的土地公,楹联也有意思,简单易懂:土能生白玉,地能产黄金。

XGS_4617
  在此下到田里,沿着河继续走,景色好美。尤其对于一个来自北方,几乎很少见到油菜花的人来说,这种田园风光确实迷人,只不过时时飘着一股介于油麦菜和牛粪之间的味道,习惯后,倒也不是那么让人排斥…

XGS_4642
  现在想想,这条路绕远了,而且耽误了不少时间。走到快没路的时候,我们又转到公路,想着先去大寨,便开始往回折。几步路,便感觉一处很像村寨中心,遂往上走去。
  路旁几个调皮的孩子躲在吊脚楼二层,开着玩笑去打听,结果相同。

  这是大寨鼓楼,也是当地老年协会的驻址,不少人在此打着扑克。

XGS_4672
  下午有演出,在平寨,所以准备回了。继续到普济桥,走了河另一侧。这一侧偏高些,不在寨里看寨,有了层次感,景色也更美些。

XGS_4677
  这是平寨演艺中心,表演其实就在这里。我们之前看景区介绍,写的岩寨,所以走了几步冤枉路。

XGS_4679
  途中经过岩寨的老鼓楼,建于清代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很朴素,三层屋檐。
  前有个景区介绍牌,读着让人发笑,因为这里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类似的话:为了建造鼓楼,岩寨每家每户都踊跃出钱出力,捐钱捐物捐木头,没日没夜的出义务工,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建成了景区内最具规模、宏伟壮观的鼓楼,鼓楼里的每一根柱子,每一块瓦片都凝聚了寨民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是侗族人民团结和力量的象征。

XGS_4683
  表演是当地的艺术团,很简单、很朴素、也很随意。几乎晚点一个小时。

XGS_4770
  但芦笙、舞蹈、演唱都还不错,都有些看家本领。期间还有打糍粑、敬酒,虽然收个一两块钱,但互动很好,也很热闹,最后更是组织上百人手拉手围城一个圈一起跳舞,氛围很棒。

XGS_4740
  我们没有跳舞,穿着皮鞋,有点不搭。想想时间还早,不如把其他几个寨子也看看。
  于是开始了漫漫长路,便是这个小桥,左边是吉昌寨,右边是平铺寨,我们选择了左边。

XGS_4800
  吉昌寨,原来很远,从平寨走过去用了50分钟,皮鞋都成了土鞋。

XGS_4813
  只看了一眼鼓楼,拍了一张照片,便回了。

XGS_4819
  许久之后回想,那一路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会儿走,一会儿跑的。而且,路边有桃花、有茶园,景色也还不错。若是少些烦躁、少些固执,可能会更好。

XGS_4807
  一个半小时,走到城阳桥,天黑。
  回到三江县,已差不多八点。

, , , , ,
Trackback

only 1 comment untill now

  1. 寨子非常有特色

Add your commen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