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在福州三环之外,可为何市内那么多景点不来,偏偏到这里呢?因为涌泉寺。
如今到了一个城市,选择去哪里玩,个人一般会参考几个名单。依次是:世界遗产名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录、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名录、国家5A级景区名录、国家4A级景区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这样差不多就出来游览的目标和顺序了。
福州有着“佛国”之称,在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的名录中,全国共142个,平均到每个省差不多4座,而仅福州一个城市,便有6座(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地藏寺、万福寺、雪峰寺),为全国之最。
这几座寺庙,早晚是都要去的,这次选中了涌泉寺。还因为鼓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不仅仅是看寺庙,让同行者觉得无聊。
福建是第一次来,是全国没有去过的两个省之一,在写这篇博客的时候,刚从之前另一个没去过的省份新疆回来,也算终于走遍了中国。省会只剩海口了,因为当初去海南是直飞三亚。
福州大雾,反倒是让寺庙的重重飞檐在雾中高挑,有了别样风情。
四柱三门式石牌坊,其后是登山路线,我们走另一条路。据传山上曾有巨石如鼓,每当风雨大作之时,便有鼓声回荡,故此山得“石鼓山”之名,只是如今似乎已不在,考证也只在经注之中了。
鼓山的摩崖石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仅宋代刻字便有100余处,历史悠久,全国罕见,被誉为中国的“东南碑林”,其中还有朱熹的亲笔。
往涌泉寺方向,过“石鼓名山”牌坊,雾已经越来越大,能见度也只有几十米。山不陡,人很少,小路曲折,植被茂密,远远传着鸟鸣,有点曲径通幽的感觉。
单檐歇山顶的石门,在雾浓时反而更有感觉,此处应该便已是涌泉寺地界。
另一侧,红墙石塔小路,伴着浓雾和神秘,还有点缀其间斑驳的绿意,就像历尽艰辛三步一跪的大朝拜之后,起身走完的最后一段路。福兮祸兮,带着激动等着最后考验。
涌泉寺,为八闽首刹,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另相传台湾有四分之三的佛教寺庙法脉发源地在此处。其始建于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初名华严寺。在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之一的唐武宗灭佛时被毁。
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闽王王审知请国师神宴主持修建寺庙,赐名“国师馆”。后因殿前有泉,在后梁乾化五年(公元915年)改名为“涌泉禅院”。宋朝时,宋真宗还曾御赐“涌泉禅院”匾额。
明代,寺庙两次毁于火灾,而后经修复、扩建,成今天规模。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御笔“涌泉寺”匾额,至今仍挂着这个天王殿之上。
可以在天王殿的两侧看到各有一塔,大雾天并不起眼,也不引人注目,但还是忍不住去看了两眼,差点错过。它们建于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距今已近千年。塔高约七米,八角九层,为陶土分层烧制,而后堆叠而成。塔身施釉,呈红锈色,已部分脱落,显得古朴而沧桑,极和年龄相称。
东边的一座名“庄严劫千佛宝塔”,西边的名“贤劫千佛宝塔”。因塔身各有佛像1038尊,故有“千佛塔”之名,基座有莲花瓣、舞狮和人像等雕刻。确实,乍看没有放在心上,而走近细看时,啧啧称叹。
天王殿内供奉着弥勒菩萨,佛像两侧有一副对联很有意思,摘抄如下: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樾信心时用何物供奉;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过天王殿,一大进院,正前方是大雄宝殿,月台上有“石鼓名山”四个大字。
其始建于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明朝毁于大火。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两侧有闽王祠和伽蓝殿。
大殿的天花,很精美,亮丽夺目。上面有款,为清光绪年间所绘。有龙、有鹤、有象、有麒麟等图案,非常值得细细品味,或者放大后仔细欣赏。
在法堂上看大雄宝殿的飞檐,檐角和垂花上那鲜明的色彩映着建筑整体的古老与沧桑和被瓦房与滴水划出的溜滑线条,很有感觉。
文章前的第一张图片也是在这里取景,其与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为寺庙的三座主体建筑,而它在最高点。
此时游人几乎都散了,也没有人催我们,庙内的出家人开始忙着掌灯,还有些聚在一起诵经,这才是我想感受的寺庙的氛围,是它们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