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似乎金字塔和木乃伊成了最主要的标志,以至于在我写完大英博物馆的第一篇埃及后,得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怎么没有木乃伊?好吧,是还有一篇。
古埃及人有着灵魂不死的观念,他们把死亡看成到另外一个世界去继续“生活”。所以为了能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不错,才有了大量的陪葬品、殉葬品和金字塔。不论何种文化,掌握生杀大权的统治者多有此观念。
另外,他们还有一个复活观念,如同法老所说:“我要为自己造一个墓地,千年不坏,老远就能看见,神答应回来唤醒我”。我们看过太多电影都借鉴了这么一个想法,并将其在荧幕上变成了现实。
相传,地神塞布的儿子奥西里斯很有本事,还当过埃及法老,如中国的神农般,教会了埃及人各种技能,被称作“尼罗河神”,但最终被心地阴险的弟弟害死,在西方兄弟相残的故事比比皆是。他妻子找回了尸体又被其弟偷走,还分成48块丢在不同地方,妻子又千辛万苦寻找,并逐一就地安葬。之后他儿子长大成人,杀死仇人,继承王位,将父亲尸体逐一找回做成木乃伊。然后在神的帮助下复活,并成了阴间的主宰和审判者。
以上就是木乃伊的来历。故事也不断被法老们用来禁锢思想,他们不仅在神的帮助下统治人间,还能控制死后世界。于是他们死后,将奥西里斯的神话表演一遍,做成不朽的木乃伊等待着神的帮助,梦想着复活。
这是一具已经被打开木棺的木乃伊,可直接看到里面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尸体。
这个也方便我们看到木棺的内外,都有着精美的绘画,那可是几千年前的笔迹,如今却依旧如此鲜艳、清晰。而且,那些绘画不论多么复杂,看起来却不觉得混乱和无章。
大英博物馆曾做过一个很有争议的事情,引发了多方不满,尤其埃及。
他们用电脑扫描了这些木乃伊,并绘制出了厚厚纱布下的图像。其中一具女性木乃伊,被发现右大腿内侧上有着一小块纹身,这大概是人类最早的纹身了。
木乃伊,如此众多,都挤在大英博物馆,有些角落里的竟然显得有些落寞了。
是的,太多了,以至于人们不会看得那么仔细,甚至于每个都没有看得仔细。而它们,即使放在任何一个博物馆,放在绝大多数的国家级博物馆,我想都可以成为焦点,成为被众人仔细欣赏、慢慢观看的瞩目中心。然而,文化可以分享,文物却不能。
这个头部,是埃及的一位祭司Hornedjitef,来自底比斯。
他是1835年到的大英博物馆,那个时候象形文字刚刚被破译,所以人们看到了这一段描述:他生活在公元前250年左右,是一位卡纳克神庙的祭司,他深信如果肉体能够保存下来,他便可以超越死亡得到永生。当然,在这之前需要经历一段困难的历程,所以他给自己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符咒、护身符等等,方便灵活应对。
右侧是它黑色的石质外棺。
诺亚方舟的故事虽然来源于圣经,但在不同的文明中,似乎都有过彼此独立形成而又类似的传说,大抵源于几个古老文明都是发源于几大河流域,长期与水打交道,对大自然的威力,尤其洪水,有着耳濡目染的畏惧,并根植于思想之中,方才有了类似传说。
制作木乃伊时,需要从鼻孔伸进工具,捣碎脑髓,清理干净。然后是除了象征智慧与思考的心之外,其余内脏都要取出,或者放在小罐内,或者重新包裹放回腹中。再后,是填充香料、脱水、包裹、化妆、穿戴,并在过程中放入各种护身符,全部过程大概需要70天,相当麻烦和复杂。
这个是装内脏的小罐。
除了人,还有动物被做成木乃伊,大概属于相对高级些的陪葬物。只不过近代研究发现,三分之一的动物木乃伊是中空的,看来在那个年代便已经有了假货问题。
《亡灵书》,又名《死亡之书》,是用纸草记录帮助死者在来世渡过难关、得到永生的咒语,置于棺内。当然,也有写着对打扰法老安静的人的诅咒的。大多文字配图。
大英博物馆内有个很著名的《阿尼纸莎草》,长达24米,很精美,我好像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