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一些地方,然后回来都会整理一下,而不只是去过、看过、拍张照片、留个纪念便放下了,希望自己变得多闻多识。所以即使过去了一年多,我还是想着寻找一下在伦敦到过的地方,有什么闪光的“贝壳”,能让我捡起来珍藏。

  昨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小故事。有两个和尚是邻居,一个在左山上,一个在右山上,他们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挑水,不知不觉便过去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山上的和尚没有下来挑水,而且连续了一个月。右山上的和尚很担心,就去看望他。可当他看到老友在庙前打太极拳的时候,大吃一惊,显然他有水喝。问其缘由。左山上的和尚带着他来到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都会抽空挖这口井,能挖多少算多少,日积月累,终于挖出了水。现在便有了很多时间,练习喜欢的太极拳,再也不必下山挑水。
  读完后感受颇深,我们也应坚持着留些平时忽略掉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

  博客写了近十年,qq、space、人人、微博、微信,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热闹时带走一些人,然后再平静下来。每过段时间便看看友情链接,删掉一些“死掉”的,能坚持到今的已没了几个。

  The City of London,我曾认为它便是指伦敦,在我来这个博物馆之前。


  到这才知道,The City of London和我们所理解的伦敦并不相同,其通常简称为The City,主要指伦敦金融城,因为面积小,所以又被称为One Square Mile。看来有时候只看中文翻译,真的不容易在意到这些细节。
  它虽然小,却是全球金融的中心,数不清的金融大鳄在此。它的居住人口在1万以下,但上班族却多达34万,主要都在金融公司,影响可见一斑。

  在伦敦是有两个市长的。一个是Mayor of London,是我们一般所指的伦敦,另外一个则是Lord Mayor of London,就是金融城市长,但它的任期只有一年,这里还有自己的选举系统。

  我们此行是受邀来参观,英方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内容,很多数字,大多是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显然被我忘记的差不多了。不过还记得女王要进入这里,也要提前打招呼,我们的李克强总理正在这访问等等。
  然后又介绍了他们与中方的关系,经济往来,能感觉出他们对于和中国合作的那种渴望。我想他们是不是误解我们为政府官员或者掌握着公司投资了呢?



  这是他们的logo标志。


  之后在翻译的带领下,参观了这里的一个博物馆。着实喜欢有中文翻译的安排,让人感觉友好。

  在经济大形势下,尤其去年不少欧洲国家差点倒闭,中国更受欢迎的时期,这里的人都会点中文。感觉我们这个行程更像是英方要求增加的,这显然也算一个机会。


  气派的大厅里正在忙着布置,下面摆满了座椅,似乎有什么表演要进行。大厅四周有不少雕刻,各有各的故事,工作人员讲述了不少。



  宽敞的大厅,拉过去镜头,上方的吊灯和窗户。
  欧式建筑的大厅一般很高,彩色的玻璃加上巨大的吊灯,在阳光直射进来的时候,斑斑点点,让人很是喜欢。那天是个阴天,而后来在其他教堂虽然遇到了晴天,但也没有看到那种想要的景象。


  然后上二楼参观。




  有雕像,也许刚从大英博物馆出来吧,看着有些审美疲劳,且精美程度不可同日而语的。


  餐厅,玻璃和不锈钢制品,简单,给人一种干净的感觉。在国内,似乎就不会是这种看法了。


  大厅挺震撼的,但是没有拍好,24-70的镜头确实不适合拍建筑。


  油画,似乎对我来说便是另外一个世界了,完全不懂。



  参观画廊,工作人员的讲解似乎是英文了,理解起来简直堪比天书。真不清楚那些同行的人,英语好到哪般,太打击人了。



  油画。




, ,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