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之行(4)·塔桥

  塔桥(Tower Bridge),横跨在泰晤士河上,如今已成为伦敦的象征,在很多旅游杂志或者宣传册上,时常可以看到,被誉为“伦敦的正门”,其名得于临近伦敦塔(Tower of London)。

  始建于1886年,花了8年时间。两个桥墩便使用了7万吨水泥,塔桥和桥身使用了1.1万吨钢铁,并在外面装饰花岗岩增加美观。刚建成时涂了蓝绿色漆,之后被多次更改颜色,显然如今更好看些。

  我们到的时候正是英女王生日,这里好像有什么庆典,悬挂着花环。
  其实,女王的实际生日是4月21日,但据说那个时候还有些冷,不适合在外大张旗鼓地庆典,而女王又喜欢热闹,所以加了一个官方生日,定在每年六月份的第一个周六。周末嘛,更方便庆祝,大家都可以出来热闹热闹,不至于冷了场。是的,每年日期不一样,谁让人家是女王呢。
  超长待机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已经89岁,登基了63年,网上有段子,配着图,她一人熬走了美国12个总统。她的查尔斯王子,理论上的继承人,如今都已67岁,悲催地打破了一项世界纪录,成为了最长时间的王储。
  目前,除了英国外,还有15个国家奉英女王为国家元首。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


  塔桥就在酒店楼下,每天可见,所以选个天气好的日子,过来留几张照片。夕阳下,很漂亮。

  塔桥分为了上下两层,下层供行人和车过往,一旦有巨轮而来,下层桥面能够自动往两边翘起,来保证泰晤士河上的航运正常,此时行人则可改道上层通行。据说打开过程只需要一分来钟,中央台有个汽车广告,便是飞越正在打开的塔桥。
  桥基上两座高高的方形主塔,高43.45米,远看顶部犹如两个王冠。



  上塔桥,走近看,雕刻,很是精细。


  塔桥自1895年投入使用,至今开合了6000余次各重1000余吨的桥梁,却从未发生故障。这与中国投入几年便屡屡出事的大桥相比,着实让人汗颜。

  有段时间,网上流传一个新闻,是德国人的一封邮件,使国人开始深思。讲兰州的中山铁桥由德国人建造,在2007年,投入使用一百年之后,兰州市政府收到了德方的一封邮件,讲桥的设计使用年限已到,提示需要维护保养,似乎还给了图纸等。施工质量和后续服务,是中国很多很多工程的弊端与通病。



  塔桥横跨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是英国的母亲河,也是英国最大的河流,虽然全长只有346公里。最终横穿了十余座城市,汇入北海。它所流经的地方,都是英国文化的精华所在。
  这张朝着东侧,前往是金丝雀码头,对面是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


  这张朝着西侧,火烧云下的泰晤士河,一直流向伦敦中心,拐弯处已经可以看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大本钟。


  塔桥的背侧,是伦敦金融中心的各个总部大楼。


  夕阳下的圣保罗大教堂,也成了剪影。


  泰晤士河边上,尤其南侧,有公园,不少的雕刻,女胖男瘦。
  英国男人似乎都不瘦的,大多到了四十来岁,都很胖且秃顶,占比极高。年轻人、或者穿着西服革履的上班族,或许要稍好些。也仅仅在身材上,秃顶好像一个必然似的。


  塔桥的夜景,不张扬,喜欢这样的颜色。



  在附近还可以看到一艘英国军舰“贝尔法斯特”号,是二战中英国保存最完整的军舰。


  接近大本钟的方向,伦敦眼,在夜里很醒目。


  来来回回在泰晤士河边上,走了不下十几次。几乎每天都会出去溜达溜达,偶尔在城内走走,最后都要到河边,有微风,凉快,有时坐一会,感觉很不错。
  照了很多照片,最后留下的没几张。时间久了,往往会发现,照片也许越少越值得怀念,越少反而越能包含曾经的故事、曾经的记忆,让人懂得珍惜。


  泰晤士河奔流不息,终日忙碌着。不论时代的更替、不论科技的进步、不论交通的变革,古老的河运、海运,依旧有着勃勃生命。


  河边的古城。


  河边的建筑。


  若想看全景,可以挑选沿岸景色好些的酒吧。我们有这个运气,主办方选了一处绝佳地点。
  那天有着非常棒的天气,天空只留下红蓝两色相互交叉。


  阳台上俯瞰着伦敦全景,那是临近离开的日子,让人越来越是不舍。


  这是我们的英方接待,陪着我们十几天,大美女,辛苦了。


  安,伦敦。

作者: xiaogs

喜爱旅游、户外、摄影。

《伦敦之行(4)·塔桥》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