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登过不少山峰,但在山顶看过的日出还真是不多,五台山算一个,武当山是第二个,其他多是苦等不到,想想运气实在太差,刚刚登陆招行,将每月捐给壹基金的钱提高了一点点,今后多做善事,阿弥陀佛。
这次背着帐篷,又在金顶找到了合适的扎营位置,所以抱着死等日出的态度,看不到,就不走,等上三四天,想来自己不会有那么悲伤的命运。结果造化戏人,第一天就看到了日出,在众多游人的注目礼下,背着帐篷爬遍了武当,也只是用了一晚。
八百里武当山的最高峰,为天柱峰,海拔1612米,因金殿另收门票,故夜晚不开放,只得在下面的广场上扎营,爬上顶也只需十分钟左右,而已。
第二天早晨四点多便被吵醒,已登上来不少人,热闹非凡。正好防潮垫不给力,后背也有些凉,索性起来加入了排队的行列。门票六点发放,但看着东方渐白的游人早就有了些迫不及待,齐声呼唤着道士。
天柱峰顶,人挨人,人挤人,想起了小学时常用的成语,摩肩接踵。
06:28 日出。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18-200mm, NIKON D90, 世界文化遗产, 单反, 摄影, 旅游, 湖北
夜爬武当山,是这次来武当山的理由之一。安静、相扶、无过多言语,只有两个人的夜间山路,登顶时对着东方既白的平静、期待,甚至不确定,牵起小手,然后一起感受面对霞光满天时的震撼和兴奋,一生之中又能有几次?也许是黄山、庐山、梅里雪山,最近几次苦苦期待的日出,总是在期盼中以失望而终吧,所以也加深了这次的感触。
今早睡过头,误了回家的火车,而后通过电话和网络,竟发现如此快捷,补救,其实很简单。倒也有了些感悟,忙,不乱;乱,不烦。所以现在一身休闲装,压低了帽檐,在别人忙于工作的时候坐在两岸咖啡角落的沙发上,看书、上网,静静的音乐,享受着一整天难得的平静,除去心中那挥不去的一丝遗憾,倒也算有得有失。
响起应景的音乐,苏芮的《牵手》,歌词渐渐模糊。想起了那晚月光如水,长时间的山路后,尝试着关掉头灯。仅两人,时而星空可见,时而步入密林,安安静静,似水流年。
这是我们扎于金顶的帐篷,它已经陪我们度过了不少年头,但在夜间的留念还真是不多。刚好这次背着三脚架,否则30秒的曝光,还真没多少机会能照得。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18-200mm, NIKON D90, 世界文化遗产, 单反, 摄影, 旅游, 湖北
来之前的动车上,遍寻脑中,那些关于武当山点点滴滴的听闻,想象着他是何般模样。
一茅庐,一竹笛,一杯清澈绿茶,淡淡飘香。水墨似的远方,黛青色的群山,一峰兀立,深红而斑驳,宏伟而沧桑的建筑下,月台平阔,一袭白衣的道人,仙风鹤骨,衣带飘飘,一套太极拳下来,身旁的香炉青烟渺渺,映着山峰之下浩瀚起伏的似海云雾,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仅凭想象,恰似相识。
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取意“非真武不足当之”而得名,为真武大帝道场,道教名山。其曾被封为“太岳”、“玄岳”、“大岳”,虽非五岳,却一度位居五岳之上,显赫一时,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之誉。
依稀记得看完《功夫梦》,萌生了过来看看的想法。尤其对这2.9米长,0.33米宽的龙头香,有着说不出的好奇。其临崖而出,石刻盘龙,头置香炉,其下幽谷,号“天下第一香”。
自元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建成至今,不少信众为表示虔诚而冒死进香,坠崖殒命者不计其数,故自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已被官方栏门加锁,明令禁止。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18-200mm, NIKON D90, 世界文化遗产, 单反, 摄影, 旅游, 湖北
古语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最近的八九太多,一二太少。
所幸人生识得一两人,知心交心,茫茫人海,扁舟一叶,耳得为声,目遇成色,与君所共适。
本计划清明请几天年假,走条长线:武夷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景德镇-南昌-武汉。重点为三座世界遗产级的大山和婺源油菜花。已经做好了攻略,并且订好了车票和酒店,然后却被告知清明节后去荆州开一季度分析会,会上需要发言。
清明节后只有两个工作日,然后便是周末,本是个好机会变成长假,可偏偏这个时候开会。对此我也只是报以微笑,并露出八颗牙齿,轻吐二字:好的。
不能反抗的时候,就要学会去接受,然后去享受。荆州以前没去过,好歹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不错的古城墙,途中还有大片油菜花。这也不错,我告诉自己。
不过,当站在悲催的荆楚大地上时,我依旧想起了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假期之多艰。
虽然临时变更行程,但依然能享得三四天清闲,那便问道武当吧。
事情是找人的,快乐是自找的。
当背上行囊的时候,快乐如期而至。心情,其实很简单。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18-200mm, NIKON D90, 世界文化遗产, 单反, 摄影, 旅游, 湖北
从西藏回来,买了一系列书,这是其中一本,为了补充其中的部分内容,主要是关于苯教的。相对来说不错,尤其找到了需要的东西,收获也算不小。
第一,关于苯教的介绍,虽然略显简单,但已经足以。若是,关于苯教与佛教之争,关于后期苯教的发展及现状,再有些描述就更好了,但这些内容大抵能够单独一本书了,对于我,似乎没有专门买一本关于苯教书籍的必要。另外,尽管现在网络和物流如此发达,为什么很多书籍依旧存在强烈的地域特色?比如想买本关于苯教的图书,那真是好难,网上遍寻不着,更不用说书店了。
第二,关于密宗,有了一些介绍,虽然感觉碍于篇幅,有了些局限。尤其对现状,关于各大寺庙的密宗扎仓到底何如,缺少一些描述。走在色拉寺、哲蚌寺,站在那神秘的密宗扎仓外,我对此的好奇与神秘感,并没有减轻。
第三,关于活佛转世制度和佛教文化,也有一些介绍。总体如上,略显简单。
第四,关于藏传佛教在吐蕃的兴盛、灭佛、再起都略有描述,加上之前基本书籍,算是有些补充。对藏传佛教各大派都有描写,各自独立成章。可以有选择的读来,但格鲁派的介绍,比其他派没多多少。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