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武当山·日照金顶

  虽已登过不少山峰,但在山顶看过的日出还真是不多,五台山算一个,武当山是第二个,其他多是苦等不到,想想运气实在太差,刚刚登陆招行,将每月捐给壹基金的钱提高了一点点,今后多做善事,阿弥陀佛。

  这次背着帐篷,又在金顶找到了合适的扎营位置,所以抱着死等日出的态度,看不到,就不走,等上三四天,想来自己不会有那么悲伤的命运。结果造化戏人,第一天就看到了日出,在众多游人的注目礼下,背着帐篷爬遍了武当,也只是用了一晚。

  八百里武当山的最高峰,为天柱峰,海拔1612米,因金殿另收门票,故夜晚不开放,只得在下面的广场上扎营,爬上顶也只需十分钟左右,而已。
  第二天早晨四点多便被吵醒,已登上来不少人,热闹非凡。正好防潮垫不给力,后背也有些凉,索性起来加入了排队的行列。门票六点发放,但看着东方渐白的游人早就有了些迫不及待,齐声呼唤着道士。

  天柱峰顶,人挨人,人挤人,想起了小学时常用的成语,摩肩接踵。
  06:28 日出。


  虽然没有云海,但旭日披着几缕白纱,伴着喷薄而出的霞光,还是很让人兴奋的。


  朝阳下的金殿,颜色夺目,因游人太多,只照了“金顶”。
  其面阔4.4米,进深3.15米,高5.54米,为铜鎏金建筑,乃明朝朱棣敕建,当时“北建紫禁城,南修紫金城”。除故宫的太和殿外,它是中国唯一一座重檐庑殿顶建筑,象征着傲视群英的显赫地位,也代表着武当山在皇室扶持下走向巅峰的标志。数了一下,脊兽的数量与太和殿那一排十个的气势仍存在着些差别,看来在人间,无论何方神圣,对于皇权也只能是无限接近而已。

  一座金属建筑坐落在最高峰,受风吹日晒、雷雨交加,此外还有严寒酷暑、热胀冷缩,至今依然光彩照人,且缝隙不留,不得不让人称奇赞叹。据了解,其各构件均由皇帝督建,在北京铸成,而后经运河至南京,再经长江、汉江运达武当山。所得重视,所下成本,都得皇家手笔。


  围着金殿转上一圈,祈福些好运,给那些生命中有幸结识的人。


  07:03 再次远望群山,准备下山。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又名“大岳”,故在明代,金殿有“大岳太和宫”之称,为明成祖朱棣所赐。至清朝,将朝拜殿更为了太和宫主殿,也就是这张照片靠右偏中位置的建筑。
  照片最右侧是紫金城一段,为四门之一,石质仿木,称“天阙”。紫金城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由朱棣敕建,要求围太和山顶而成且不得动山之一寸,万万年与天地同其久远矣。最终以条石依山势砌成,周长344.43米,蜿蜒起伏,最高处达10余米,甚是壮观。

  俯瞰大岳太和宫建筑群,红墙绿瓦,朝阳下的颜色着实迷人。


  清晨,道士燃起了青烟。


  今天是个好天气,昨晚星空下照了半天的,便是此转运殿。其内有小殿,为铜铸仿木结构,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是我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铜殿。


  07:39 皇经堂,色彩绚丽,砖瓦迷人。


  其雕刻十分精湛,令人称绝。


  和合二仙?


  殿前挂画,名曰:得道升天。


  转弯临崖处,一小景,却也迷人。


  这是昨晚从明神道登金顶的驴友大本营。个人还是建议从清神道上,明神道下,因为明神道景色要好,最好白天走。且清神道相对平缓,夜行安全些。


  这处景色似乎在央视的《问道武当》中时常出现,只不过少了云海。


  08:07 朝圣门,由此而上。


  山虽未绿,却有了层次感。


  从朝天宫登金顶,现有两条古道可走,一条清代神道,一条明代神道。下山顺着明神道的三天门(08:27)、二天门(08:32)、一天门(09:29)、走走停停,一路而行。


  10:18 朝天宫,为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敕建,赐额“朝天宫”,代表着天界,是天庭与人间的分界线,其下为人间,其上为天宫。相传,凡人修仙后,将在此处焚香沐浴,而后在天兵天将的接引下,经过三重天门和朝圣门,觐见真武大帝。


  过朝天宫,继续向着南岩宫方向,出发。

作者: xiaogs

喜爱旅游、户外、摄影。

《问道武当山·日照金顶》有4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