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读它,是因为新东方董宇辉的推荐,读完确实就像坐在家中,让精神有了一次远行。
  合上书本,掩卷长思,眼前有月,月下有河,河边有鹿,鹿角有风。虽只是鄂温克族的故事,却如同我们的同一个祖先,同样的坎坷之旅、终抵星空。星空下一团篝火,故事正在木条炸裂声中娓娓道来。

  妮浩在金得自杀时歌唱的神歌,较应景,让人记忆颇深:

  魂灵去了远方的人啊
  你不要惧怕黑夜
  这里有一团火光
  为你的行程照亮

  魂灵去了远方的人啊
  你不要再惦念你的亲人
  那里有星星、银河、云朵和月亮
  为你的到来而歌唱

eegnh

阅读全文

  因为看了《透过地理看历史》,觉得不错,所以买了作者的另一本书,名字一样,只是加了《三国篇》。

  说实话,很一般。
  感觉依旧是陈述那段历史,然后简单地配上了地图,没有根本上的改变或者其他新的想法,和其他讲三国故事的书籍差不多,还缺乏情节性和论述性,平铺直叙的流水账,精彩程度差了很多。况且,既然挂钩地理,讲的应该是史实,作者却用了我比较反感的方式:《三国志》加《三国演义》,真不真,假不假,不伦不类。
  给人一种感觉,作者是在看着地图凑字数,根据字数去插图。而且地图选的和截的,经常上下文不对,没有站在读者想看什么的角度去想,没有站在如何用地图论证和说服的角度去想,很不认真。

  读历史,少了高山大川、少了地域民俗、少了空间上的考量,确实会看不懂很多事情,作者的思路是好的。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围绕着争夺几个大的地理单元而展开的,这个论证在第一本书里。每个地理单元都有它独特的军事价值和相对独立性,于是就变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好几个不同的舞台。里面有着不同的导演,有些安于自己的剧本,而有些却想看看其他人的舞台。三国是乱世,那征伐将尤为精彩。

tgdlkls

阅读全文

  这一个系列的第一部还不错,能让大家能喜欢上这个系列,一是佛头案的扣人心弦和其中的奇思构想;二是对古董这个行当专业术语的着迷。
  而第二部却一般,尤其第一部中的人物关系,很多并没有延续下来,当木户加奈在最后一部中出现时,多少让人有些怀念。但作者以国人都关注的国宝《清明上河图》为核心,通过似真非真的野史,成功勾起了大家的阅读欲望,魅力却非作品本身。故宫的《清明上河图》有可能是假的,多么抓眼球的点啊。
  第三部算是精彩,也是我最喜欢的,主要原因在于主角的魅力,许一城不似其他三部里的许愿。这让人有种探案的沉浸与魅力,而非主角阴错阳差地被情节推着破案。

  第四部,也就是最后一部,让整个系列变得虎头蛇尾。老朝奉的身份颇让人有些失望,合理又不合理,缺少情节发展的指向性和唯一性。五罐之谜,尤其“飞桥登仙”,又让小说渐渐走向了神话。海外寻宝,尤其最后的结局,又使得故事的现实性越来越少,这使它原本的硬专业魅力反倒丢失了。
  作为串起四部作品,步步为营、精于算计的老朝奉,出场和失败着实简陋了些。都是作者一张口,若再出一部书,说她是被栽赃,都毫无违和感。马亲王的小说缺了合理性,就丢了魂。

gdjzj4

阅读全文

  第三部《古董局中局》,讲清东陵。

  1928年,孙殿英盗取清东陵,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洗劫一空,甚至还将慈禧曝尸,曾引发了举国震动。后来孙殿英自己讲道,用刺刀隔开慈禧尸身,以便寻找夜明珠等值钱物件,甚至还有很多野史演绎出来慈禧尸身保存完好,有士兵兽性大发,发生了辱史事件。虽然迫于舆论压力,对孙殿英等人展开了调查,但他用所获文物上下打点,最终不仅安然无事,还在此后一路高升。有传蒋介石也获得了其中文物,慈禧口中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到了宋美龄手上,还做成了鞋饰。这件事在清朝遗老中引起的极大愤恨,甚至溥仪还有手绘的《杀孙殿英》流传下来,这也成了溥仪出走关外,投靠日本人组建伪满洲国的起因之一。

  乾隆是清朝的鼎盛时期,慈禧是最奢华享受的清朝统治者,所以瞄准这两个墓很有道理。但人们只谈论孙殿英,王绍义则议论不多。1945年9月,日本刚投降,他趁着乱便开始进入清东陵,整个陵区14座陵寝,157座墓,无一幸免。他所盗取文物的规模,远超孙殿英。后被发现、抓捕,判处死刑,但文物已经流落不见。
  相传慈禧墓葬里多是金银珠宝,而乾隆墓里还有很多珍贵字画,前者被贩卖,后者则损失殆尽,太痛心了。

gdjzj3

阅读全文

  第二部《古董局中局》讲述了《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国内属于妇孺皆知,作者北宋张择端,国宝级文物,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它的经历也确实坎坷,最初的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并用瘦金体题了“清明上河图”、加盖了双龙小印。之后,随着靖康之耻落入金人之手。并经元明清三代,多次辗转,一直为民间私人收藏,其中还有奸臣严嵩。清嘉庆时期,终进入宫廷,但末代皇帝溥仪又将其带出,辗转天津和吉林,最后在伪满皇宫遭哄抢,又流落民间,于通化被政府截获。
  由于它本身的价值与知名度,还有这流离辗转的经历,有大把的故事进行演绎。同时,也因为它的名气,自古以来仿本和临摹者众多,流传下来的清朝以前的,便有几十份,且在全球各大博物馆收藏,大陆藏10余本、台湾9本、美国5本、法国4本、英国和日本各1本。当然,绝大部分临摹有标注或更改,一眼便知。

  关于春景和秋景的争议,其实是近代的事,因为原著有宋徽宗题诗,其中一句“水在上河春”,故历代无异议。近代有人根据画中有驴驮木炭、有人持蒲扇、有人吃西瓜,还有种植的茄子类的农作物,指出和清明时节不符,提出“清明”应为“政治清明”之意。当然,姑且算是一种声音。

gdjzj2

阅读全文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