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的一个人,被称为“宋代第一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也有“千古第一才女”之誉。因为一部连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主题曲,又火了一把。
广为人知的词,是两首《如梦令》,创作时也曾轰动了东京汴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我最喜欢的,是她在新婚之际的一首带着真性情的《丑奴儿》,这也是饱受封建卫道士诟病的: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当然,人们眼中的她,更多作品,其实是在思念上,毕竟是婉约派的代表,比如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除了词,其他了解不多,便拿了这本《李清照传》一读。半生烟雨,半世落花。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
首都博物馆,属国家一级博物馆,展出的精品并不少。21年国际博物馆日是中国主会场,自然会推出一些重量级的展出,这便是首都博物馆一层的“万年永宝”展。
它的立意除了文物本身的价值外,还要体现中国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和修复技术,感觉更像一个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突出了我们在科技、理论、实践上的自信,以及在文物价值、民族底蕴上的自豪。所谓的“万年永宝”,大抵就是文物的精神和价值层面、文物的实物保存层面,都可达万年。
进门首先看到的是悬泉置遗址出土的麻纸,不起眼,但大有来头。
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敦煌,因出土的汉简上有“悬泉置”三字而得名。“泉”指山泉,从高往下流,悬空入潭,则称之“悬泉”。“置”,为汉代邮驿系统的行政单位,一般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
悬泉置的文物以汉简为主,曾被评为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出土了460余件纸张,有10件上有墨书,包括汉纸9件、晋纸1件,其中3件属西汉武帝至昭帝时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纸。西汉麻纸早已被发现,但之前无一有书迹,所以一直未被认为是书写纸。
虽然悬泉置的设置时间依旧待考察,但可以明确的是在西汉宣帝至哀帝时期已存在,目前较公认的可追溯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无论如何都对传统的东汉蔡伦造纸之说有着毋庸置疑的突破。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摄影, 北京, 单反,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片名:火星救援/The Martian(美国·2015)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主演:马特·达蒙
1、从这两年读刘慈欣后,开始更喜欢硬科幻,一切都看似合理,一切都似乎将会发生,这会有种独特魅力。这部电影就是如此,让我们对神秘的火星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甚至接近真实的了解。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电影, 海报
首都博物馆因北京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展出的佛像大概会以藏传佛教为主。随着清政府对西藏统治的加强,北京和西藏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不断来往两地的喇嘛和官员带来了不少藏区的佛教造像和文物,尤其精美的铜鎏金造像引发了十足兴趣,有些进了宫廷、有些进了寺庙、有些则流通于民间。如此多的藏传佛教造像,在国内的众多博物馆里,也是比较少见的。
藏传佛教造像的细节都不错,下次应该带个长焦相机,舍弃整体,好好拍一些细节。
他们有很多女性形象,而在汉传佛教里,除了观音菩萨偶尔以女性形象示人外,这几乎是空白的。此外,藏传佛教里的男女双修,在汉传佛教里几乎不可能出现。讲究“万恶淫为首”的汉族地区,对“性”是长期压抑的态度,所以这样的画面在社会普遍的价值观里都难以被接受,更别说讲究戒欲戒色的汉传佛教了。
藏传佛教的这种造型被称作“欢喜佛”,主尊父体称“本尊”,主尊拥抱的母体称“明妃”。本尊代表法,明妃代表智慧,代表着法与智慧的融汇合一。
不能对其他的信仰妄加评论,所以我们也避讳着不去谈论爱情和性。单看造型,明妃的双臂紧紧拥着本尊脖颈,仰视中带着一丝性感、妩媚、崇拜,在硬朗的雪域高原,在男性为尊的宗教,凭添了几分女性柔情。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足迹, NIKON D800, NIKON 24-70mm, 摄影, 北京, 单反

片名:彗星来的那一夜/Coherence(美国·2013)
导演:詹姆斯·沃德·布柯特 主演:艾米丽·芭尔多尼
1、的确是个小制作电影,画面很一般,有点模糊,还晃来晃去的,已经好久没见过这种画质的影片了。若不是因为它排在豆瓣的TOP250,差点看了几分钟后就关掉。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电影,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