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世,我放下了尘俗万水千山,不为朝拜,只为感触你的苦难;
这一年,我摇转了经筒诵经万遍,不为超度,只为聆听你的真言;
这一天,我在玛布日山挂起经幡,不为祈福,只为守护你的身边;
这一刻,我来到了布宫竟已心颤,不为来生,只为期待与你相见。
憋了半天,总算憋出几个字,老婆说我已经过了怀春的年龄。
布达拉宫是一个很期待的景点,所以把住宿选在了附近,这样每天的睡去和醒来都能望着它。
在离开的前一晚,扛着三脚架来到这里,在音乐喷泉两首歌曲的间隔中,水面难得的一瞬平静时,留下了这张倒影。给人的感觉难以形容,倒是很符合那首歌: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于此,千余年,不语,至今。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西藏, 足迹
D5 9月30日
又一晚没睡好,因为高反,但已经略有缓解,所以睡了个大懒觉。反倒是老婆,适应得很快,看看这不顾形象恣意的笑容便知道了。我也纳闷,什么事能高兴成这样,后来仔细回想,是为了右手的那个苹果。
罗布林卡的名气要小很多,来这里的游人则是更少,西藏遇到几个同行的,没有几个人过来,反倒是老外有一些。作为达赖喇嘛的夏宫,其建筑精巧,环境幽美,有“拉萨的颐和园”之称。以前每逢夏日,达赖喇嘛便从布达拉宫搬到这里办公,当然,指的是曾经。
其由七世达赖指挥,始建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虽然它是西藏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美、古迹最多的,但其内的文物和布宫、大小昭寺或者其他寺庙比,仍少得可怜。而且,大多数都空荡荡的,还有几个已经破败。我想,这也是来这里的人很少的原因吧。
在藏语中,罗布林卡是“宝贝公园”的意思,现已开辟为人民公园。
它与布达拉宫、大昭寺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所以我们来了。门票60元。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西藏, 足迹
D4 9月29日
从小昭寺出来之后,先去旁边的快餐店里喝了杯饮料,消化一下知识,缕一缕思路。我们两个旅游喜欢深度游,不会看得不明不白。记得从布达拉宫出来,两个人坐在山脚下,依据这几天各自掌握的一点点知识争论达赖、班禅,争论历史年表,直到晚上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进行确认。这种讨论将一直持续到成都、重庆、北京…
休息了一段时间,缓缓高反,然后出发。
大昭寺离小昭寺仅几百米,位于拉萨老城的中心,其在藏传佛教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很多大朝拜来到拉萨的信徒,终点便是这里。这也是西藏很多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比如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便在此进行。
其与布达拉宫、罗布林卡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门票85元。
大昭寺与小昭寺同期,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是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修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是西藏现存的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也是最辉煌的吐蕃时期建筑。
寺前广场,高高向天的两根为金刚柱,柱顶为铜鎏金日月、五彩华盖和牦牛尾,柱身紧裹藏民献上的经幡,每年会更换一次。这在西藏的很多寺庙前都能看到。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西藏, 足迹, 世界文化遗产, 摄影, 单反
D4 9月29日
伴着发烧,彻夜未睡,高反使得脑袋成了一团浆糊。
睁着双眼,躺在床上看着天空逐渐绚丽的朝霞,下面是那巍峨的布达拉宫。
苦与乐,迎来了我的第29个生日。
布宫排队预约门票之后,在旁边的一间小店吃了些早点,然后前往小昭寺。因为高反,所以行程安排很轻松,今天只有小昭寺、大昭寺。之后再有时间便坐在寺庙广场晒太阳,看人来人往。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进藏,行至现今的小昭寺处时,木车深陷沙地。因其上有佛祖的12岁等身佛像,故临时四面立柱,覆白绸供养。公主信佛,深信此为佛祖旨意,于是将佛像供奉此处,并建立了寺庙。
小昭寺,藏名“甲达绕木契”(查自《西藏王臣记》),根据西藏文化网上介绍,“甲达”是汉人的意思,“绕木契”是大院子。看到百度百科和大多数网站都介绍说“绕木契”是汉人的意思,我想应该错了。
其始建于唐,由文成公主主持修建,与大昭寺同时开工,合称为“拉萨二昭”。初期建筑仿汉唐风格、精美壮丽,后来几度被毁,如今殿堂多为后期重建。小昭寺座西朝东,“公主悲思中国,故东向。”
当地人进寺不要门票,游客则20元。
红白黄黑,基本所有建筑都是这种颜色,映着深蓝色的天空。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西藏, 足迹, 摄影,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
拉萨,是一个很多人向往,但很少人来了的地方。
其海拔3650米,是我国最高的城市。始建于公元7世纪,在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后,将政治中心由山南迁于此,并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距今已有1300余年,是中国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记得在火车上,那家藏族人好像给我们讲过,大昭寺和小昭寺在传说中是由山羊背土填湖而建成,之后四方八方朝拜的僧人或徒步、或磕头而来,围绕找大昭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祈祷转经,最终走出了一条街,八廓街;转出了一座城,拉萨城。拉萨在藏语中,便有“佛像所在的地方”之意,指的便是释迦摩尼等身像。在藏族人心中,以大昭寺为中心,以八廊街为环线的古城,才是真正的拉萨。
后来查阅一些资料,又发现拉萨曾古名“惹萨”,而在藏语中,“山羊”称之“惹”,“土”称之“萨”,意义显见。
拉萨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日光城。这让我想起了香格里拉古城,它有“月光之城”之名。
古时政教合一,佛教至高无上,再加上信仰深入人心,很多寺庙都依靠藏民的捐献,修建得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但除去宗教发展,在民生和经济方面始终未得到很高的重视,故拉萨古城的建筑曾多岌岌可危。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发展,古城改造和新城发展成了必然。拉萨这点很好,它没有走像中国很多城市那样的暴力拆除古城——建设新城——再花大价钱打造仿古一条街的奇怪路线。而是以保护、修复古城为主,同时围绕古城建设新城。
此为拉萨城全景,四面环山,正前方为雅江支流拉萨河。摄于哲蚌寺。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西藏, 足迹, 摄影, 单反, NIKON D90, NIKON 18-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