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满都,尼泊尔的发祥地,现今的首都,也是全球范围内世界遗产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佛祖释迦牟尼在2500年前诞生于这个国度,而佛教直到300年后才被印度的阿育王带到此处。其后却又是印度教地不断兴起,即使公元8世纪藏传佛教的密宗使得佛教于此重现辉煌,但也仅仅昙花一现而已。
尼泊尔,曾是世界上唯一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度,只是2006年,他们废止了这项规定。如今,这里依旧有81%的人民为印度教徒,11%的为佛教徒,两者在这里和谐的相处,那种和谐只有亲身感受到了才知道不只存在于字面上,他们常常会去同一座庙里参拜。
来尼泊尔之前买了一本书,《印度神灵探秘》,显然对我来说有些枯燥了,所以被束之了高阁。来之前的补习,也仅仅知道了印度教的三位主神,毁灭和重建之神湿婆,守护神毗湿奴及创世主梵天。湿婆神,是尼泊尔最常见的神灵,还有象神,了解他们便够了。
无处不在的文物建筑,无处不在的神像雕刻,无处不在的膜拜触摸,无处不在的提卡红色,随意的一处人群,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待定睛一看,自是会有惊喜,这便是加德满都。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从尼泊尔回来一段时间了,深秋,快到初冬的季节,四周浸冷,一天又一天的忙碌,一月过了又一月,思考着这一年有什么收获,思考着还有多少曾经许下的要在今年完成的心愿未完成,猛然间却想起了“你好,泊尔”,一句同行者的话,简简单单,却那么触动,让人陷入深思。
每次远行之后的整理照片都是大工程,索性自己还对此有所好,也总能发现些让人思考和丰富的圈点。再次翻看,筛来筛去,选出了这张作为游记封面,代表着已经逐渐远去却又再次扑面而来的尼泊尔之行。
竟然,突然觉得很怀念起来。
之所以将其名之“天堂之下”,我想意思有两个方面:一是景,这里是距离天堂最近的国家,海拔从80米到8000米,横在喜马拉雅山脉上,有着天堂之国美誉;二是人,最近几年,这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度刚刚结束了内战,人们识字率不到一半,教育水平很低,那种原始朴实的民风,在经济条件剧烈改变和大量游人涌入的背景下,变得茫然失措,亦或过度自卫,不再有你想象中的美好,也不会有着天堂之善。
信仰,更多时候是在生活里,却未必在心里。如此。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为什么去尼泊尔?17天,全都呆在这么一个小国里?
喜欢雪山,喜欢徒步,这里有在世界各大徒步路线中均排在首位的ABC环线;喜欢佛教,喜欢寺庙,这里有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蓝吡尼;喜欢世界遗产,不论加德满都谷地的印度教文化,还是奇旺国家野生动物园的自然狂野,都是不可抗拒的理由。
也不论是Annapurna,还是Machhapuchhane,从第一次在网上见到这些雪山峰顶的样子后,向往便再也挥之不去,幻想着站于其下,感受那种扑面而来的震撼,亦或日照金山时的感动;纳加阔特,幻想着能够于其上静静欣赏着遍布世界文化遗产的加德满都谷地,看着Swayambhunath的灵猴,看着Pashupatinath的白烟,远方则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十个最高的山峰中,能在此处看到五个;非洲象、孟加拉虎、独角犀、鳄鱼,一辆吉普车,这便是奇旺。
如是,此行程,被誉为“天堂之国”的尼泊尔。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