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崩——在世界的尽头说爱你。

  虽说这些年徒步的路途已经不少,但若单论强度,还没有超过雨崩的。
  前段时间,看到墨脱在修路,处处都在报道人类的伟大和中国的强盛。虽然咱还是要吹响主旋律,但心里着实有些着急,那是我们将在近期挑战的徒步目标,路一修,便失去了原始味道,丢了诱惑。然后又在中央新闻频道看到报道,雨崩也要修路。

  曾经徒步过雨崩(可点击雨崩村),知道那里的原始、那里的纯洁、那里的美丽。而这一切都是相互呼应,因为原始,所以纯洁,所以美丽。而一旦现代文明的过多介入,那一切,或许便会不在。


  雨崩,这个梅里雪山深处,离卡瓦格博最近的村庄,一直因它那美丽的景色,高强度的徒步路线,而被称为“脚下的地狱,眼中的天堂”,更有标语:“不去天堂,就去雨崩”。
  虽然已有不少驴友拜访,但因为这里始终无法通路,便挡住了绝大多数“到此一游”的人们,吓走了很多不够虔诚,不够坚决的游人,使得雨崩村仍保持着原始的状态。很长一段时间,来这里的只有三种人:当地人、徒步者、转经的藏民。
  但这些年来,随着游人增多,当地赶骡的居民也逐步增多,所以,也有一些体力较差者骑着骡子进入雨崩。当然,没有脚下的炼狱,是无法体会到雨崩为何称为“天堂”。
  多数的徒步者,来这里,一个是挑战自己的极限,一个是感受宗教的神秘,还有便是那对自然的敬畏。一旦雨崩变得唾手可得,我想,很多人便放弃了这里,雨崩也将变得平平庸庸。装了空调热水器的雨崩,会是个什么样子?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总觉得叫一个池,比湖、海之类的要漂亮一些,比如天池、华清池。滇池,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很秀丽的,虽不至于大家闺秀,也得玲珑可人吧。当然,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明名字是有欺骗性的。
  滇池很大,是云南最大、中国第六的内陆淡水湖。曾经见过那一望无边的洱海,坐着油轮几小时,也只是西边一隅,而它的大小也只能在滇池之后,列云南第二。

  先来一张给力的照片吧,这是十一月底,在云南滇池边上的某军区疗养院,给别人做培训的时候照的。正好夕阳西下,余辉洒在近处的一条石制围堤上,海鸥碰巧飞过。


  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海拔在1886米左右,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池水不深,平均在5米左右。近些年来,水域面积一直在缩小,水量也逐年减少,当问及问当地人有多大时,曰“五百里滇池”。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昆明,云贵高原之上,海拔1891米,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次到这里,是去年拍婚纱照,那次去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昆明只是一个上下飞机的一个“站台”,短短的接触而已。不像这次,能有一天自由时间好好逛逛。

  昆明,对其最初的印象来自于香烟,而后便是“春城”的称呼。其年温差为全国最小,故有此之名。但昆明城内的样子可能会令很多人失望,这里看不到玫瑰、见不到百合、路边也只有一些树,没什么鲜花,与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没什么区别,而且也同样在修地铁,同样那么得挤。总体上,市容较乱,说不上干净,至于花,比北京的路边还少。也只在去滇池的路上,才有了一些。

  这天,天气不错,买张地图,四处逛逛。
  对于一个陌生的城市,偶是首先要买地图的,然后看地图上比较大的图标,和听起来比较有历史感的景点。在市中心,首先看到了两座古塔,看起来应该不错,那便成了第一站。

  东寺塔位于书林街,西寺塔位于东寺街,均建于南诏国时代,距今已千余年。那时,东为常乐寺,其内有常乐寺塔,即今东寺塔;西为慧光寺,其内为慧光寺塔,即今西寺塔。
  清道光年间,东寺塔毁于地震,而后参照西寺塔的样式进行重建,为四面13层,高40.57米,下有地宫,深1.5米。重建时,于塔四角立铜鸡四只,故又称“金鸡塔”。云南多山,雨后多洪灾,故塔顶常置金鸡以降服水患和恶龙。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