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机会在西西弗书店看到了这本书,后来赶在双十一在京东入手。
封皮就很吸引人,用30件不同朝代的国宝,把中国的历史串起来,尤其这些国宝基本就是各大省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多都见过,所以让人愈发有兴趣。
夏朝,国家启始,代表国宝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商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代表国宝是殷墟遗址出土的妇好鸮尊。西周,宅兹中国,代表国宝是宝鸡出土的何尊。春秋,最后的贵族荣耀,代表国宝是出土于江陵县的越王勾践剑。战国,礼崩乐坏,代表国宝是出土于随州的曾侯乙编钟。
秦朝,从封建到中央集权,代表国宝是湖南湘西出土的里耶秦简。西汉,天人合一世界观初成,代表国宝是马王堆出土的T形非衣帛画。东汉,龙雀蟠蜿,天马半汉,代表国宝是武威出土的马踏飞燕。三国,内乱外扩,代表国宝是马鞍山出土的漆木屐。
西晋,神魔乱舞,衣冠南渡,代表国宝是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青釉神兽尊。由文物上的怪兽引出“天下第一家”司马皇家选择司马衷的原因,是我认为本书写得最好的一章。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
同一个系列的书籍,这本里提及一个问题,以前还真没思考过。
古时有很多智者、圣人,哪怕仅仅是基于数千年前的有限知识,对世界观的认知也高出我们如今很多人。那他们对于鬼神、宿命、天意,以及占卜、巫术、祭祀等,究竟是信还是不信?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商周时期,但凡国家有大事,比如打仗、结盟等,都要占卜和祭祀。而这两件事又有些不同,占卜是问,祭祀是求,前者是向鬼神请求指示,判断凶吉,后者是向鬼神汇报工作,祈求福佑。
负责占卜的是卜和史。卜又分两种,一种是用龟甲,也叫“龟”或“卜”;另一种是用蓍草,叫“筮”,记录筮法的书叫《周易》。占卜的结果由史记录在案,不但记录这些,还有其他大事,渐渐成了专业的历史学家。但他们都是技术官僚,或者事务官而非政务官,更不是政治家,他们的意见也仅仅是供参考,王侯们可听可不听,觉得不满意,那就重新占卜一次。
所以有: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神重要,还是人重要?当然人重要,所谓的神,是安人心。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
读完第一本《鲜衣怒马少年时》感觉还不错,从另外的角度把诗人立体起来,于是又买了第二本。
不论唐朝,还是如今的我们,向来只愿意读李白那些豪情万丈的诗句,其他的诗我们或者主动选择,或者被动选择,甚至都看不到。他那些悲苦泣血的诗句,连同他人生的最后几年,奇迹般消失了。只因他加入了永王李璘的集团,便成了叛国谋乱的污点,而真相如何,似乎并没人在乎。
马嵬坡上,72岁的唐玄宗终于放下了38岁的凝脂胭华,在霓裳羽衣香消玉殒后,唐玄宗继续逃往成都,而太子李亨则被“老百姓”留下抗击叛军,当然也留下了大半兵马。不久后,李亨到了宁夏灵武,三天后称帝,是为唐肃宗。过了一个月后,消息才到成都,唐玄宗才发现自己被动地成了太上皇。可安禄山还在祸乱,此时不论人心所向还是实力权衡,也只能接受。而在这之前,他刚做了一些安排,诏令诸子分领天下节度使。其中,任命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坐镇江陵。
唐玄宗在得知李亨称帝后,又二次任命李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在这次任命后,自荆州到苏州的长江一线军事,皆受永王李璘节制。这应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希望在南方建立一支足以与李亨抗衡的力量,来加强太上皇的话语权,这是为个人;二是万一李亨没有平息安史之乱,大唐至少还能保有江南,手握四道重兵,疆土数千里,占据金陵,像刚过去的东晋那样,这是为李唐,很理性。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
《奠基者》这本书不错,值得读完后,专门花时间重读,并梳理一下。
周灭商后,周公心里忐忑,因为牧野之战能赢,多少有些超出预期。在冷兵器时代的大平原上火拼,用四万人打败十七万人,这是个很不可思议的事。这样强大的商都能灭亡,今后弱小的周该怎么办?
初民时代,君权神授是君主制的通例,商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可皇天上帝的心思不好琢磨,他钟爱过夏、眷顾过商,现在又看好周,天命过于无常。一是这种无常让人不踏实,二是该如何讲好神授于周的故事?
我们认为天圆地方,地是一个四方块,天是一个圆锅盖,地在天下四角紧靠圆弧,剩下的四片空白就是东西南北四海,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世界观。居住在中间称“居中国”,是权利,是代表权,可以代表华夏民族;而治天下是权力,是统治权,有了才可以治理华夏民族。周灭商,取得了天下之中,有了代表权,而统治权,是需要神授的。显然,对外说皇天上帝改变了主意,太过苍白,也难以信服。那就需要改变。
商和周,虽然都有皇天上帝,但意义却不同。商人的故事里,因玄鸟祥瑞而孕天帝之子,天帝就是他们的祖宗,天帝在天上,商王在人间。这种天帝比较偏心,只会保佑商王和商人,而且因为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好坏都爱。而周人的天帝是笼罩四野的天,是自然界的天,天下人都是天的子民,所以它公正无私、不偏不倚,是高高在上且洞悉一切的万民之神。天选的君主当然比帝选的君主更公正、更合理、更能代表天下万民。这样,君权神授就这样变成了君权天授,商王是神之子,而周王成了天之子。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
儒家里有大同、小康、乱世三个时代,尧舜是大同,特点为天下为公,财产是公产,权力是公器,首领是选出来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各得其所,天下太平。夏商周是小康,特点为天下为家,财产私有,权力世袭,战争不可避免,道德礼仪和圣人英主也应运而生。孔子所处的春秋和战国则为乱世,礼崩乐坏,常年混战。
大同讲帝道,小康讲王道,乱世讲霸道。儒家是主张王道的,不能乱世,大同又过于遥远,回到东周就不错了:“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如此来看,一旦国家形态出现,就每况愈下?自然不是。
中国的文明几乎是唯一没有断代过的,只有扩容。
作为文化圈,夏的地盘很小,大概只有黄河中下游一代。商的势力范围就大多了,已经能挟青铜文化在南方建立据点。而西周文化圈则更大,北至辽河、西至陇右、南至两湖甚至两广、东至江浙。我们周边也有很多文化圈子,但它们都慢慢融为了一体,这是文化的力量。
国家可以分裂,但文化依然如故;外族可以入主,但文化必须认同,亡国只关乎一家一姓一政权,文化毁灭可就是天大的事了。所以,秦变汉,隋变唐,甚至宋变元和明变清,只要文化和文化精神不变,天下还是那个天下,中华还是那个中华。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