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着无事,去了总统府。门票40元。

  这个地方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乾隆、洪秀全、林则徐、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等怀着不同的心态来过这里,留下了庭院留下了灰烬留下了这片历史。

  其实,很多城市,都可以用一个年份来代替,比如南京·1912。这年是中华民国元年,是南京历史上最繁华最鼎盛的时期之一,也是南京这个城市最后一次无限靠近无比辉煌的过去的辛酸的梦景。

  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在总统府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夜有一个国家、一段历史,一个城市,都将写入史册。

  总统府现为中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门楼是二十世纪初建的,上面三个金字“总统府”。


  总统府,一段时间内,为中国政治和经济的中枢,是许多重大决策的发出地。这里因一个人,有了一块匾,上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博客开通啦

  蚂蚁搬家,终于差不多了。

  发现修改发文日期的功能太有用了,这里文章和以前博客上的日期均相同。

  顺便把访问量清零了,重新开始。

,

博客搬家

  停停写写地摆弄博客有段时间了,最近越来越不习惯space上闪烁的广告,再加上长久以来他慢慢悠悠的速度,遂决定搬家。

  新浪的博客味道不好,不适合偶。搜狐,百度的招牌不是很喜欢。bokee上广告太多,还有弹出窗口。ycool也是,每个文章后面都有几个广告链接。blogbus界面简单,可惜空间太小,不适合游记…
  选来选去来到了blogger,界面简洁,没有广告,1G的空间也足够偶用,而且二级域名可以随时更改。唯一的缺点据说是经常被封,汗。

  先用着再说吧。

,

  出得夫子庙来,门口便是秦淮河,历史上极有名气。
  其古称“淮水”,本名“龙藏浦”。传说当年秦始皇东巡,看到金陵上空紫气升空,霞光普照,以为王气,隧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河为秦时所开,便名“秦淮”。其发源地在江苏内的宝华山和东庐山,全长110公里,流域面积2600多平方公里,是南京地区主要河道。

  虽然长江也流经南京,但南京对于秦淮河的感情要深得多,即使前者的各个方面大概都会超过后者。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后者的独享。长江属于中国,被很多地区所共有,而秦淮河发源地在江苏,是一条实实在在的本地河,她被认为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
  据说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东吴以来,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成为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地。到了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的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数不清的船舶穿梭河上,才子佳人,歌女名妓,轻歌曼舞,诗酒风流。隋唐以后,河畔渐趋衰落,却又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都是上上佳作。宋代建江南贡院于河边,为中华最大科举考场,使其又逐渐复苏为江南的文化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河水日渐污浊,两岸建筑多被毁坏,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秦淮河畔: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周末,难得的清闲,便逛逛南京。由于受“凤凰”台风的影响,江苏一直有雨,昨下了整晚。所幸,今天只是小雨,朦朦天青色,再合适不过去看看江南景色了。

  公交到夫子庙站下,走几步便到了一个牌坊。刚走进去是略有失望的,因为这里太过商业化,基本失去了所原有的承载。
  路边均是商铺,庙被重新装修,古老的颜色虽保留,内容却太过粉墨。 不过,在林林总总的高楼大厦间闪出这个牌坊,心里仍有惊喜和期待。


  在北方已经习惯了红砖红瓦,喜欢的地方在江南特色。幽深小巷,白墙灰瓦,再加上阴青色的天和朦朦细雨,不禁让人喜出望外。
  与电视、网上的不同,这里的墙皮有些脱落,这里的颜色有些灰暗,白色中夹着长久以来形成的雨渍,更真是也更美丽。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