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古称“热河”,为“一市连五省”之地,除了京津冀,还挨着辽宁和内蒙古。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在此修建避暑山庄,成为了清王朝第二政治中心。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赐字“皇承天德”,始称“承德”,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已被入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自从北京到承德的高铁开通后,过来便方便多了。

  我们常说承德外八庙,其实不限于八座。这里共有12座仿西藏、新疆等寺庙而建,供边疆少数民族贵族觐见皇帝时礼佛之用,其中有8座归清政府直接管理,又因都在古北口外,故统称“外八庙”。网上搜了一下名单,这12座寺庙包括:罗汉堂、广安寺、殊象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溥善寺。

  第一站普宁寺,路过普佑寺,同为外八庙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是普宁寺的一个附属寺院。但因为上世纪64年雷击起火,绝大部分建筑损毁严重,仅存山门和几个配殿,目前封闭未开放。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普济寺是普陀山最大的寺庙,是这里的三大庙之首,也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法雨寺统称为前寺、后寺,香火最旺,游人也最多,是大多数人来此的必经之地。

  其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宋时成规模,名“宝陀观音寺”,后屡有兴废。当前有记载的是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进行扩建,并更名“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清初,荷兰人入侵,除大殿之外均被毁,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朝廷再次重修,并改名“普济禅寺”。

  是本次普陀之行的最后一站,从山上下来,沿着海边而行,忽然而见。
  首先见到的是多宝塔,又称宝佛塔,于元元统三年(公元1335年),得太子宣让王的捐助而建,所以又被当地人叫做“太子塔”。宣让王是孛儿只斤·帖木儿不花,为忽必烈的孙子。该塔细看很精美,全部由太湖石砌成,是普陀山三宝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就地取材,因为离着太湖不远,可众多园林内,雕刻太湖石的不多,它毕竟本就“皱瘦透漏”的带着一股野趣,雕刻完反而失了灵动的感觉,有了太多不出所料的工整和雕琢。好像豢养的家畜,丢了野性和灵性。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片名:红毯先生/The Movie Emperor(中国·2023)
  导演:宁浩 主演:刘德华、单立文、宁浩

  1、一个成功精致的既得利益者发了两个小时牢骚,还能引起广泛共鸣,这便是对无脑追星或不思考之人最大的讽刺。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片名:巨齿鲨2:深渊/Meg 2: The Trench(美国·2023)
  导演:本·维特利 主演:杰森·斯坦森、吴京

  1、吴京有情怀,但干导演这行可能确实不行,当主演若离开特定的角色,也有点难。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普陀山三大寺之一的慧济寺,因在山顶,故又名佛顶寺,同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它始建于明,最初是个庵,由僧人圆慧所建,仅石亭,供石佛。后至乾隆年间,扩庵为寺,建了圆通殿、玉皇殿等,清道光年间又再次扩建,参考普济寺和法雨寺形制,终成规模。来普陀岛的人,大多就是拜观音像,然后便走了,除了观音像附近的普济寺和法雨寺,很少再去其他地方,所以这里人不多。

  一路上,发现普陀山路两侧的各类树木上,都挂了供养的牌子,写着某某某或者某某公司供养。据说根据树的种类和树龄不同,还有离着观音像的距离不同,供养的费用也不同,费用是按年付费。这拓展了我的认知,一方面惊讶于国人的胆量和创造力,一方面又感觉着总有些不妥。佛门说着戒来戒去的,却在自己的地盘上做起了生意;说着要众生平等,可没钱的人如何打破这个费用的壁垒,显然在这里的树上挂牌子的都不是穷人,难道佛门不管穷人了?有人说,粗点的树,离着观音像近的,一年要几万,可以代替你日夜聆听佛法。也有人说,这边一个小摊位,几平见方,价格能高到离谱,媲美西湖。让人想起去年的一个新闻,西湖断桥边的一个矿泉水摊位,经过68次竞拍,以年租金284万/年的价格成交。虽然贵,但市场经济下,有利可图便价高所得,倒也无可厚非,可佛门净土也要如此么?

  登山途中,有“佛顶顶佛”四字,取意在佛顶山顶礼膜拜佛。“佛”字相同,“顶”字一繁一简,尚不知原因。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