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古名“儋耳郡”,因相传当地人耳长及肩,故得名。是海南第一个设立行政建制的地区,现为海南四个地级市之一。其为人所知,更多是因苏东坡。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被贬惠州的他再次被贬,惠州到儋州一千多公里,放到如今也是不近的距离。况且,宋时海南孤悬海外,蛮荒之所,贬谪至此的官员十之九不还,何况苏轼已花甲之岁。至徐闻,儿孙跪在江边痛哭,东坡叮嘱完后事,船进琼州海峡,水天无际,四顾穷途。
那段时间苏轼很不顺。他的一生中有三个重要的女人,均姓王。第一任妻子是王弗,青梅竹马长大,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结婚,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去世,年27岁,留一子苏迈。三年后的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其妹王闺之成为苏轼第二任妻子,并育两子苏迨、苏过。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在杭州收歌姬王朝云为侍女,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那年纳其为妾,其后育一子苏遁,夭折。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王闺之去世,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王朝云去世,这是苏轼被贬儋州的前一年。
最感人的作品给了王弗,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而王闺之伴随苏轼最久,流离的地方也最多,但留给她的诗句出名的不多。最好和最多的诗句,在视为知己的朝云身上,杭州相遇时便送上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并收为侍女。去惠州时,王闺之已去世,只有王朝云相陪。在那里他留下了两首著名的《定风波》之一: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朝云去世,他写了那副有名的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来儋州前,朝云刚过世,人们都觉得年过花甲的他会一蹶不振,可生性豁达的他,之后便写下了: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作诗之地便在东坡书院,可惜台风期间关闭维护。
东坡在儋州呆了三年,被赦北归后,途中死于常州。就这几年,他办学堂、兴文风,在此之前的海南从来没有过进士,而苏轼北归不久,这里便有了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位进士。东坡还特意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也把他当成了文化拓荒者,世代敬仰。
离开东坡书院,到儋州故城。
古城不在儋州市区,而是在中和镇,这里一直是古代儋州治所所在地,城外是北门江。江水入海,过洋浦大桥,便是海花岛了。
儋州故城现在已经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主要为防止海寇。仍是古迹的城门为北门,应是建于明代,在地图上找了半天,沿着小路走过来,终于见到,武定门。
为了护佑施工顺利,下面供奉了土地爷或城隍爷,这样的民风已经不多见了。
在古城内转转,也很有意思,比如镇里的告示。
左边是闹元宵的收入开支公示,收到捐款21,240元,另有太婆庙红包1,000元,镇政府红包600元,关帝庙红包264元,白帝黑庙红包40元等等。还有开支细项,最后结余2,013.5元。右边是辞职声明,辞去片区主任,不是政府、不是公司,所以没有OA和公文,集体组织里用的便是一纸声明。
旁边还有其他告示,比如捐款明细,基本就是一人50元,捐100元的凤毛麟角,但已足够。还有请大家评评理的通知,注明了事项缘由和争议,很有生活气息。
古镇内没什么景点,正好路过关帝庙。海南不大可能有关帝信仰的,主要是明朝汉人部队屯兵时一并带来,之后便延续未断。
冼夫人,广东茂名人,为岭南俚人首领,嫁高凉郡太守汉人冯宝,开创了汉俚联姻的先河。
她镇服百越,把广东大片、部分广西和整个海南的上千个部落收服,并上书中央在海南设置崖州,让脱离中央近六百年的海南重回管辖。在她治理下,政令有序,暴乱咸平,被岭南数郡尊为“圣母”。冯宝去世之后,岭南地区曾大乱,冼夫人果断出手,代行郡守职责,招抚各部,使形势很快安定下来。陈朝灭亡后,岭南一带没有归附隋朝的几个州,都奉冼夫人为主。最终,她率族人归附了隋朝,并随后平定了多次叛乱。隋朝封其为谯国夫人,为女性开府建衙第一人,并赐印章,可调岭南六州兵马。她被周恩来评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后,国内名气大涨。
宋绍兴年间,冼夫人被封为“显应夫人”,名其庙为“宁济”,儋州的宁济庙是海南省最早的纪念冼夫人的庙。相传这座庙自唐便有,苏东坡还曾拜谒题诗。后屡有兴废,现存建筑为近代重修,如今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护国庇民,是史书对冼夫人的评价,正是在她治理下,动乱才少,人民才安。
气冠三朝说她保了三个朝代的子民平安,第一个是梁朝,其夫冯宝便是梁朝高凉郡太守,之后是陈朝,最后是隋朝。这里供奉的是民国时期的木质金身坐像。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