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是中国青铜器的巅峰,而商朝又是一个嗜酒如命的王朝,殷人尚酒。他们甚至把酒当成与上天和祖先沟通的工具,有些祭祀者都是通过喝酒致幻,然后与神灵对话的。所以,青铜器里,与酒相关的占了绝对数量,光是按照功能,就被分为酿酒器、贮酒器、盛酒器、送酒器、温酒器和饮酒器六大类。
古代礼器中,地位最高的是鼎,其次是尊。酒器中,尊自然便成了最高级别,这也是我们如今“尊贵”之“尊”的出处。尊是盛酒器,比较大,不能直接用来饮酒。饮酒器里,级别最高的是爵,爵是统治者用的,他有时用爵向臣下赐酒,所以有了“爵位”之称。
和尊比较类似的青铜器,除了彝,还有瓿和罍。瓿,大口、短颈、圆足,和尊比较起来,一是小了些,二是颈很短。这个商代晚期的四羊首瓿,非常精美。肩上有四个高突的羊首,间隔有鸟,对着棱脊,大多棱脊都是多范铸造时,为了修饰棱角而成。腹部满是雷纹,上有乳钉。圈足是兽面纹,凸起的眼睛存在于那里。
乳钉纹,不论是形象寓为女性乳房,还是男性生殖器,都是浓浓的生殖崇拜,而且一“钉”寓意一“丁”,代表着一“子”,满满的乳钉代表着后代繁盛。这是比较常见的解释,但“乳钉纹”之称是后代才有的,商代并无此称呼,我们用后世的说法和观念去解释前人的事物,很容易造成曲解,导致真相的忽略。
商代晚期乳钉雷纹瓿,上部乳钉是圆头,下部乳钉是尖头,它的腹部鼓张程度非常大,和中原同时期出土的瓿差异较大,所以也有一说它是中国南方青铜器。
和瓿类似的,还有罍,这是商代晚期的亚夫方罍。fu字打不出来,上博很多文物命名直接用了铭文上的原字,没有音译也没有意译,就那么直接搬过来写上了。这样挺好,方便大家更容易得理解,但我只得尽量音译了。
和瓿比起来,罍均有盖,大多有两鋬,最主要的特点是在腹部的下面,还有一小鋬。因为它是盛酒器,用来倾倒酒时,手拉着罍。西周时期,有些罍也比较大,便在双鋬上套环,省去了下面的小鋬。
这件罍是放置于棺椁之间的,受到了朱砂侵染,所以通体呈红色。它的纹饰非常精美,堪称华丽。一是从上到下分了七个部分,从上到下依次是口部的凤鸟纹、肩部的變龙纹、腹部的凤鸟纹和三个兽面纹、圈足的凤鸟纹。二是纹饰分了三层,从第二张照片的口部凤鸟纹可以看出,第一层是云雷纹的底纹、第二层是凤鸟纹、第三层是凤鸟纹身上的纹饰。
繁杂精细,细看一丝巫诡,典型的商代风格。
霝,找不到过多介绍,只有这一件西周时期的仲义父霝,比较精美,尤其龙形鋬。
这件春秋时期的伯游父霝,和上面的乳钉雷纹瓿相比,多了两鋬,且上面有铜环,但和霝相比,就更类似了,可能收口会大了些,和瓿接近些。
王夫差鉴,鉴是一种水器,可用来装冰。其内有铭文两行,记录为吴王夫差做此鉴,是夫差宫中御用之物。腹部是繁密的纹饰,最引人的是它两侧的卷尾双角龙,咬住鉴口,做探水状,曲线优美,栩栩如生。
盘,水器,古代很多场合,比如宴席时,要浇水到手上,然后以盘接弃水。
这是春秋时期的子仲姜盘,最大的特点是盘上的所有动物都可以作360度旋转,这是青铜器中绝无仅有的,目前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由香港的叶肇夫捐赠。
盘的中心是一只带有头冠的雄性水鸟,造型很精美,中间一圈是四条鱼,最外一圈是四只无冠的雌性水鸟。
盘的两侧边缘,各有一条卷尾双角龙,在盘壁上做探水状,和吴王夫差鉴的双龙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比较得话,不如那个夫差御用的精美。
西周晚期的鱼龙纹盘,盘底部中心是蟠龙纹,尾部顺时针向外。在龙纹外侧,到了口壁处,是一圈首尾相接的鱼纹,共有十二条,整体线条流畅,纹理精美。
杯,战国时期宴乐画像杯,比较特殊的是铸好杯子后,又用极其锋利的刻刀在上面刻出了图案,不仔细看很容易就忽略了,杯子的内壁和外侧都有图案,据称有建筑物三所,车四辆,人四十八个,鸟三十三尾,兽十头以及其他器物,令人惊叹。
匜,前有流,后有鋬,一般三足或四足,部分有盖,水器,和盘搭配,祭祀宴席等正式场合浇水洗手用。
西周晚期的齐候匜,形状如瓢,前端的流高高昂起,后端的鋬是龙形,卷尾双角龙,做探水状。在中国出土的青铜匜中,这件是最大和最重的。
卣,一般圆形或椭圆形口,圈足,有盖和提梁,盛酒器,出土比较多。
商代晚期戉箙卣,上面的纹饰繁杂而夸张,兽面纹的眼睛被扩大,典型的商代特征。这件卣上有一层绿色的漆状物,这是铜锈蚀后形成的油皮,比较少见,不易形成。
商代的酒,分为三类:酒、醴和鬯。鬯是在重大节日或者敬天地和祭祀时使用的香酒,用香草和黑黍酿成,这种酒比较珍贵,所以放鬯的卣都很精致。
西周早期兽面纹卣,西周初期的兽面纹,和商代还有些类似,这件甚至更夸张。
壶,和卣差一个提梁。西周萁仲壶,纹饰已经改变了商代风格,但还有些过度时期的影子。
春秋时期莲瓣盖龙纹壶。上面的盖子是莲花瓣形状,和圈足一并采取了透雕手法,壶身布满龙纹,两鋬是象形,非常精美。
战国晚期镶嵌几何纹方壶。敞口,直颈,方圈足,一堆兽首衔环,通体镶嵌着红铜和绿松石,结合花纹组成了几何纹饰,规律而富有装饰性,艺术感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