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灵山在贵阳市内,国家4A级景区,不仅自然风景优美,还有被列入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的弘福寺,很多到贵阳的人都会来此。当然,还有个重要原因是这里可以近距离接触到猕猴,很多的野生猕猴。

  黔灵山开发较晚,明代以前这里是片未开发的荒野,虽然明朝来过一些名人,并开始为世人所知,但直至清初,这里依旧是“荒烟野树,人迹罕至,固虎豹之宅,而狐狸之居也”。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赤松和尚在此创建弘福寺,并名此山为“黔灵山”后,高僧名士、达官墨客便往来不绝,逐渐成了著名景点。

  关于猕猴,其实比上面那些人来得更晚些。1966年以前,这里并没有野生猕猴,那一年从动物园跑出来几只,然后逐渐成了稳定猴群。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有意识地投喂,所以规模逐渐扩大。如今,它们一是不缺食物,二是没有天敌,数量已突破千只,并在每年以不低的增速继续繁殖。

  猴子多了,是好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成了一张贵阳名片。但也有坏事,比如猴群数量激增,间接导致了黔灵山的红腹锦鸡基本灭绝,还用每年几千起的伤人事件让景区应接不暇。

  有些潜伏在草丛里的猕猴,野性十足。

  也有这种不怕人,一副傲娇眼神的。

  当然,更多是不停要吃的猕猴。它们待遇比较好,游客普遍比较大方,有蓝莓、香蕉、桃子、可乐、酸奶等等。水果没大问题,但一些过甜的饮料可能会改变他们习性,或者导致生病。

  从南大门进,进来走不远,可以排队坐缆车。假期人很多,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站到怀疑人生。

  黔灵山是市区的最高峰,登顶可望远,看看贵阳城区。

  从山顶一路下行,便到了弘福寺。看看这监控上的铁网,就知道有多深受猴群所害了。

  老远就看到了弘福寺的红墙,上书着:黔南第一山。

  旁有灵骨塔,葬着历任方丈和高僧。

  山门,“弘福寺”为赵朴初所书,“黔南第一山”为董必武所书。

  山门前是花里胡哨的九龙浴佛影壁,确实欣赏不来。

  进山门,两侧是钟鼓楼,晨钟暮鼓,这是钟楼。

  第一进殿,是天王殿,单檐歇山顶,大红色墙面和立柱。

  只是这个装修风格,似乎有点低幼,若是细看那些图画,更是低幼到让人无法形容。

  其后,是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好像是这个寺内唯一值得多看几眼的建筑。弘福寺虽然被誉为贵州首刹,但不论内部建筑和佛像,还是这里的修行氛围,都着实不算出彩,相对于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内的其他寺庙差了一大截。

  虽然没有具体介绍,但判断这个大殿应是清代建筑留存,所以多拍几张。越是古老的建筑,越是精美和精致。显然差得不是技术和资金,而是目的,前人是为了信仰,有敬畏和寄托,后人是为了钱财,就是做个景点。

  寺庙修得比较富丽堂皇。

  这里有斋饭,不好吃,但确实也不必好吃。喜欢墙上的这段话: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吃完斋饭有水果和简单的甜点,休息一会,出。

  寺外门口,有经幢。

  回望影壁,另一面有四个字:弘福禅林。

  下山途中有摩崖石刻。

  也有零散的雕刻。

  到麒麟洞,是个溶洞,因门口有块形似麒麟的钟乳石而得名,原为尼姑修行之处,旧名白衣庵。后因囚禁过张学良和杨虎城而闻名,如今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然后是动物园,动物不多,但也有一些。

  碰巧遇到了白孔雀开屏。

  显然动物园内的动物到处都能见到,但野生的猴子却不常见。而且,虽然动物园里有不少猴子,有不少各种品类的猴子,但都没了野性。于是便紧走几步,逛完了动物园,大熊猫馆都没进,要去山里找猴子,找自由的猴子。

, ,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