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博物院,虽然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但名气一般,即使在四川,其知名度也不大高,更何况如今还有个三星堆的热点。即便人们觉得去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麻烦,成都也有金沙遗址博物馆可满足。
本想国庆长假时来,但因小伊更想去看大熊猫,所以错过。这次来四川赶上周末,便抽点时间来逛逛。
先秦时期的四川,无疑是长江上游地区的文明中心。我们常说的“巴蜀文化”便是在此地千年历史中形成的,包括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蜀国、以川东和重庆峡江地区为中心的巴国,同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一部分。“秦并六国,自蜀始”,战国晚期,秦得巴蜀之地,然后大量移民开垦,再加上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让巴蜀成了秦国源源不断的财富花园,才有了秦统一中国的物质基础,巴蜀文化也渐渐融入了中华文明。
到四川,无疑重点在古蜀国,相传经过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氏族统治,时间跨度基本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其典型的代表是三星堆文化,特征鲜明、独树一帜,也是古蜀国最为辉煌的时期,影响度东至鄂西、西抵石棉、北达汉中、南接黔东。
所以,进入展览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三星堆出土的铜面具。
之前已经去过三星堆博物馆,那里的文物确实要更震撼得多,所以在省博便没继续耽误时间。
西周时期,象首耳卷体夔纹铜罍。是西周时期传统的中原样式,但略有差别,比中原繁复一些,有点楚风格,商的典型兽眼依旧明显,那时秦兵还没过来,证明那个时期蜀国和中原文化的交流已经很频繁了。
西周时期,兽面纹铜罍。和上面文物同一墓葬出土。
战国时期,水陆攻战纹铜壶。其上有非常精彩的花纹,分三层,上层是采桑狩猎,中层是宴乐弋射,下层是水路攻战。可惜,手机拍出来的纹路不大清晰,但在博物馆现场有拓印的投射,非常不错。
战国时期,带盖蟠虺铜浴缶。浴缶是用来装洗澡水的器物,古代祭祀之前有沐浴的礼制,烧水要用鼎,其下有足,可以架柴生火。浴缶内装热水,当然不是人进去洗,而是把热水和冷水一同倒入鉴,调好温度后,用来淋浴。当然,也可以放冷水,然后加烧热的鹅卵石,曰“汤中有砾”。
战国时期,铜戈。这个文物的除锈好像有点夸张,已经铮亮了。
战国时期,绍之飤鼎。在蜀国墓中出现列鼎,证明中原文化的影响力着实得大。其内有铭文“绍之飤”,故得名。关于“绍”是不是楚国三大姓之一的“昭”,其实还有争议。
列鼎共有五个,只有中间的有铭文,且最精细,其他四个偏粗糙。
战国时期,四环钮虎纹铜罍,属巴国文物。巴国原都城湖北恩施,后不满商朝统治,参与了武王伐纣而立功,周立国后,封姬姓宗亲于巴国,成了诸夏之一。但其一直和楚交战,又打不过,遂逐步从汉水上游西迁至重庆附近,这件文物便出土于今之涪陵。
战国时期,巴蜀铜印。左侧是巴蜀印文,据说是目前已发现等级最高的巴蜀铜印。右侧是个桥形钮,圆形空缺。
战国时期铜印,左上是各种“王”字纹印,左下第一个是“蚕”纹印。
公元前313年,秦攻占巴蜀,之后统治这里长达110年,一直到汉,这里都保持着相对稳定。这是汉代的铜量、铜尺、铁权。
汉代,“蜀郡太守章”封泥。
汉代,大泉钱范。这是两汉之间的王莽政权的新币。
王莽上台之后不久,天下大乱,各地纷争乱起,四川的公孙述自立为天子,国号“成家”,那是建武元年(公元25年)。成家是秦后,巴蜀地区出现的第一个独立的政权,也是四川历史上第一个完整占领巴蜀地区政权。
汉代,陶房。
东汉,羊尊酒肆画像砖。
东汉,斧车画像砖。斧车是载斧之车,一般为皇帝出行的引导车。
东汉,二十四字砖。包括:富贵昌,宜宫堂;意气扬,宜弟兄;长相思,毋相忘;爵禄尊,寿万年。
东汉,乐舞百戏俑。中间那个说唱俑最有名,目前藏于国家博物馆。
东汉,陶执镜俑。
东汉,庖厨俑。
东汉,青铜摇钱树、陶摇钱树座。
东汉,孔子问礼画像砖。
三国,蒋琬带钩。蒋琬是随刘备一同入蜀,后被诸葛亮重用,总揽蜀汉军政,被封侯,后葬于绵阳。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