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博物馆(1)

  云南,常被视为文化的“蛮夷之地”,而如今在这块土地上所出土的文物,足以证明人们的认知是一种多么带有优越感的偏见,而这又是我们所经常犯下的错误,且分布在各个认知里。

  读过一首诗: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牵着你长满绒毛的双手,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年,被公认为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今年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那里有巫山人化石,馆内资料称其距今超200万年,被认为早于元谋人30万年,将取代成为中国最早的人类。不过,中国的博物馆里常有些注释带有争议或未被普遍认可,也正是因此,九年义务教育课本里,中国最早的人类依旧还是元谋人,来自云南楚雄元谋县。
  除了元谋人的遗迹,云南省博里还有令人惊奇、数量不少的青铜器,尤其古滇国的青铜器,带着明显的地域特点,与中原器物有着较大差异,很让人流连,绝对值得。

  五亿年前的云南虫奏响了地球生命的华丽乐章,百万年前的元谋人演变出人类进化的跨越标记,一枚汉代金印揭开了尘封千年的文明之光,三座古塔唤醒了远逝的佛国记忆,云南省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因主要文物都已在新馆,所以直接来这边即可,新馆外观像一枚方印,是代表着云南土地的红色。

IMG_20201021_112829
  博物馆的大厅很明亮,但人很少,今年因为有疫情,哪个博物馆里都门口罗雀。

IMG_20201021_113234
  第一个展厅是《远古云南》,展览的文物都是出土于云南的史前时期文物。
  是比较有乐趣的,适合带孩子来。

  距今大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出现了一次生命大爆发,地球上突然出现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包括了几乎所有的现今动物的门类和已灭绝的生物,而在早期更为古老的地层中,却一直没有找到其明显的祖先化石。这是一次非线性的突发性演化,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一大悬案,或者说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挑战,又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

  澄江生物群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正是寒武纪大爆发时期的古化石留存,且是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古生物门类最多的区域,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震惊了世界,但因为过于专业,和我们的日常关联不大,所以在国内的影响和知名度并不高。目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化石类世界遗产。

  在澄江生物群里选个最重要的发现,也许会是“云南虫”。它如今被认为是地球上所有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等高等动物的祖先,也是人类的始祖。它身体中有一条脊索,这是生命史上的第一次,没有它,也许便不会有如今的脊椎动物,“如果云南虫夭折,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将永远得不到发展,地球将像遥远的月球一样永远寂寞冷清”。
  当然,它属于脊索动物,还是半脊索动物,如今尚有争议,但它的确也解决了生物进化论上一个最棘手的难题: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演化关系。毕竟,我们称脊椎动物为高等动物,但中间的进化过程却一直没有定论。如今,人们认为云南虫是这两者之间的过渡型动物。

  每个省级博物馆,都会有些惊人的收获,下面左侧便是云南虫化石。

IMG_20201021_114202
  元谋人,中国历史书上对它的介绍不少,大可不必过多展开,因发现地在云南楚雄的元谋县而得名。目前所发现的化石只有两颗牙齿,而且中国对外公布的日期正是在尼克松访华期间,所以“阴谋论”三个字一直伴随着元谋人的研究。
  其距今的年代有170万年和70万年两种说法,期待科技进步后,有更为准确的鉴定方式吧。

IMG_20201021_115304
  新石器时代的鸡形陶壶,形似一只肥硕的鸡,夹砂灰陶质地,身上布满印点线纹,且背上和尾部装饰有乳钉纹,造型很不错,代表着文化初民时期,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云南省博的镇馆之宝之一。

IMG_20201021_115557
  骨镯,几乎每个新石器时代都有骨制品出现,但骨镯则是一种脱离了生产劳作,在人们审美或者宗教信仰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器物。和鸡形陶壶一样,美学是人类思想一个质的飞跃。

IMG_20201021_115636
  网缀,以前没有注意到这种文物,捕鱼用的,由于长期使用,表面会留有着明显的绑缚痕迹。

IMG_20201021_115742
  下一个展览是今天的重头戏,《文明之光-青铜时代的云南》。
  云南的青铜时代要追溯到3000年前,比较代表的是海门口遗址,但器物均是实用为主的,如下面的铜斧、铜锛、铜鱼钩,被称为云南青铜时代的开端。

IMG_20201021_120555
IMG_20201021_120608
  而云南青铜时代则是在战国时期走向成熟,到了西汉时期为巅峰,之后随着汉文化的大一统而衰落,东汉时退出历史舞台。云南省博的展览,依据地区,分成了几个部分:滇东、滇东北、滇西北、滇西、滇南和滇东南地区、滇中地区。

  滇东地区,大多属于和滇国有关系的其他民族或者国家,和滇中有些相同,又有自己特点,也有研究表明这里曾属于夜郎国,并带有些民族特色。
  这是这地区曲靖出土的,西汉时期镂空蛇纹铜剑鞘。

IMG_20201021_120736
  滇东北地区,古代属于且兰和牂牁,虽有自己特点,但因为靠近四川和黔西,也受到了川西南,甚至巴蜀文化的影响,到后期则和滇中越来越接近。
  这是这地区昭通出土的,东汉时期铜耳杯。

IMG_20201021_120829
  滇西北地区和北方的草原文化有着关联,在德钦和永胜等地,都曾发现具有明显北方特点的器物,可能和游牧民族的民族融合有着密切关系。
  这就是上述两地德钦和永胜出土的铜剑。左边两个是西汉时期永胜出土,右边三个是战国时期德钦出土。

IMG_20201021_121010
  滇西地区是云南青铜文化诞生的重要地区之一,因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在高山峡谷间有各民族杂居,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都比较众多,是比较复杂和多样化的文化面貌。在土著民族的基础上,再加之较明显的北方草原文化影响,构成了他们这里的风格。
  比较有代表的是云南大理祥云县大波那铜棺,年代约为公元前四世纪,中原战国时期。背景上的图案就是铜棺表面的图案放大。

IMG_20201021_121208
  滇南和滇东南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很少,且和滇中地区相似,可能和差不多的民族构成与地理环境有关。
  比较有代表的是出土于云南红河个旧市,西汉时期三支俑铜灯,为一铜质裸男跪坐,双手平伸,其双手和头部各有灯盘。头部、双手、头灯均可与躯干拆分,至今仍可拼接整齐。俑灯为汉式题材,人物却颇具“胡风”,应是受了中原文化影响,现为云南省博镇馆之宝之一。

IMG_20201021_121443
  不对称铜钺,也是这里的一个特色,因其形状像脚,故又被称为“足形斧”或“靴形斧”,它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国家一度盛行,主要在战国到西汉这个时间段,它由实用的对称斧钺演变而来,是一种举行宗教仪式的道具。

IMG_20201021_121427
  这一地区的另一器物,铜鼓,这个在滇中地区也有出土,也不少,这件出土于文山州广南,为西汉时期铜鼓,云南省博镇馆之宝之一。
  它中空无底,通体铜质,由鼓面和鼓身组成,上有非常细致精美的图案,四周有半耳,便于钩挂使用。

IMG_20201021_121319
  铜鼓本是乐器,后来逐渐也演变为法器、礼器,成为地位的象征,类似于鼎。

IMG_20201021_130228
  它的表面一般有花纹装饰,鼓面上常见的为太阳纹。

IMG_20201021_130239
  青铜器的重点在滇中,古滇国,留出单独一篇。

作者: xiaogs

喜爱旅游、户外、摄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