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都今之北京与保定,存在于公元前1044年-前222年,共八百多年历史;赵国,主要都今之太原、鹤壁和邯郸,存在于公元前403年-前222年,不到两百年历史。但这样计算有点不大合理,因为赵国始于三国分晋,应该算上晋国的历史,而晋国存在于公元前1033年-前376年,如此一来,燕赵两国存在的时间,只相差了十几年而已。最终都是被秦所灭,虽有先后,但在同一年。
三国分晋后,中国历史由春秋进入战国,那是公元前403年。
燕国比较默默无闻,灭国之前出了个名人荆轲,刺杀秦王失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赵国名人很多,赵武灵王、廉颇、蔺相如、毛遂、赵括等,还出了很多成语,比如:完璧归赵、围魏救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纸上谈兵等,赵国国度邯郸是中国成语典故最多的城市,被称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我们如今常把“燕赵”两国放在一起,代表着河北,但这两个国家彼此也有战争,并非一家亲。当赵括兵败白起于长平之战后,赵国降兵四十余万被杀,元气大伤,赵国由秦之外六国最强实力者一下子到了灭国边缘,而这个时候燕国却来趁火打劫,但依旧被赵国连败,沦为弱国,此后再也未掀起过波澜。
燕国,最初首都在北京,之后燕庄公建燕上都,在北京城区西南,燕文公建燕下都,在河北易县,燕昭王又大举扩建。直至被秦所灭,燕下都作为燕国都城长达300余年,河北省博物院的燕国文物,大多出土于此。
燕下都是目前出土已知的战国时期最大的都城,我们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国力算不得靠前,那便可知以后若是考古挖掘到了其他诸侯国的都城遗址,该是多么令人振奋。
燕下都内的宫殿都座落在夯土高台上,先在平地利用夯土建起高度和体积不同的高台,然后在高台上建造宫殿,高低错落,鹤立鸡群,居高临下,蔚为壮观,这种建筑形式即使到了汉代,也依旧很受欢迎。
燕下都遗址内,已经发现有高台50多个,其中最高大的是武阳台,仅夯土高台就长140米,宽110米,残高11米,这个上面是宫殿啊。宫殿的高台就三四层楼高,那宫殿将是何其壮观的景象!
上图便是河北保定易县燕下都遗址内,燕国武阳台上宫殿大门上的透雕龙凤纹铜辅首。它长74.5cm,宽36.8cm,兽首衔环,头部有一凤,两侧盘长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铜辅首。我们再放大一下看看它的精致。
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周天子还在,但燕国显然已经逾制,这是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八簋。这里没有标注日期,不知道是燕国称王之前,还是称王之后的文物,否则就可以知道他明目张胆地称王之前,有没有偷偷逾制了。燕下都正好跨越了燕国称公和称王的时期。
我是第一次见到陶制的九鼎八簋。
燕国长期笼罩在战争下,出土文物自然少不了兵器,这是戈矛箭簇。
这是铁胄,它由89块铁片编缀而成,出土时的内侧还有残存织物痕迹,所以是使用过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品很少,燕下都出土了两件,是我国目前已知仅有的两个先秦的铁胄,很珍贵。如今的铁虽然比铜便宜,但在那个时期铁要更稀少,冶炼也更难得多,而且铁比铜更硬,用在武器上也会更有利。
这件不是燕下都出土,是来自张家口怀来县北辛堡遗址的波曲纹四耳铜鉴,也是燕国时期的文物,厚重高大且精致。铜鉴是用来装水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