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二人转里常调侃的那样,在很多外人看来,东北就是一个省,俗称“东北省”。而若只保留一个省会,哈尔滨最北,沈阳最有底蕴,可能二选一。至于长春,恐怕没有人关注。
清政府时,一直把东北视为是龙兴之地,认为如果有人到此开垦种植,会破坏风水,影响龙气和大清昌运,所以官方一直禁止移民。但随着关内人口增多,和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东北变得极具诱惑,值得不少人冒着生命危险“偷渡”而来。
到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已经有了些人口,再加上部分流放过来的大清官员,政府便设置了“长春厅”,这是长春正式设置之始,距今仅200多年。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长春厅升为长春府。从此,长春成为一座真正的城市。
由于地广人稀,清政府对这边的掌控很弱,日本和俄罗斯又虎视眈眈,最终在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解禁,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潮之一:闯关东。主要以山东人为主。而这个时候,沈阳已经当了百年盛京,而哈尔滨六七百年前,便已是金代的首都,相比起来自不可同日而语。
日俄战争后,东北进入日据时期,哈尔滨,俄罗斯渗透太深;沈阳,是奉系军阀老家,似乎只有长春更适合经营,恰巧又是东北的几何中心。于是,日本人便大力建设,逐步将其打造成了“亚洲第一大城市”,还在此扶植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这也是如今长春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原因。
顺便说一下,全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超过百座,而整个东北只有5座。黑龙江省有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吉林省有吉林、长春和集安,辽宁省只有沈阳。
建国后,长春带着战争的创伤和伤痛,毫不犹豫地迈出了新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
中国的第一辆汽车、第一辆轨道客车、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等,都是长春生产。解放和红旗是这里的骄傲,曾占据了中国汽车的50%份额。还有长春电影制片厂,也在那个年代风光无限,更是让长春成为新中国的电影摇篮。《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冰山上的来客》、《永不消逝的电波》、《小兵张嘎》、《鸡毛信》、《红色娘子军》等等这些老一代抗战经典名剧,都是出自长春电影制片厂。
前面讲铁西的时候,说过的下岗潮,同样也影响着长春。也许那一段的记忆过于刻骨,导致我们如今东北几家分公司的人员流失率一直很低,哪怕薪资在全国并不高,稳定性也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一两件事是偶然,加起来就是必然。如今东北的人员是净流出,房价在全国也是底部,鹤岗的房价更是连上热搜,一切都显示着未来的路不平坦,还很长。
今天白露,天气转凉,白是天上月,露是地上水,水月相逢,创造出来很多诗意。最有名的词句莫过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路长岁月长,天凉薄衣裳,泡了杯岩茶,暖暖的,唯祝福且珍惜。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