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内蒙古,两天工作行程结束,去机场的路上,拜访了一个客户。
可能以前关注的不多,到了才知道这一家以草为业的公司,名蒙草生态集团。它立足于草、草原、草科技,来构建生态产业,主营业务以种草和生态修复为主。它在内蒙,有着两个先天优势,一是内蒙矿多,有生态修复的市场优势,二是这里不缺传统意义上的草,似乎遍地都是。
内蒙有着丰富的煤矿,随着山西转型,这里已成为中国产煤的第一大省,还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煤矿。不仅如此,稀土、铅、锌、银等矿产,都是全国第一。这成了内蒙的资源,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因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比较传统粗放,生态问题始终严重,导致这种发展不仅不持续,还留下不少后患。
矿场污染草原、牧场、水源的新闻,林林总总,此起彼伏。其实,旅游的无序开发,同样导致草资源不断减少。这些年,内蒙政府提出新建矿山全部达成绿色矿山的建设标准,并建立了“绿则存,不绿则退”的倒逼机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开始从吃饱饭到吃好饭转型,环境治理的矛盾会逐渐成为主角。
不过,国内绿化普遍存在搞“奇花异草”情形,这并不持续,我国草坪和生态修复的草种有近90%依赖进口,这的确让人大跌眼镜。蒙草将目光投向了千万年来默默生长的本土草种,让它们承担起生态修复的重担。
习主席曾经来过这家企业视察,紧跟着步伐,我们也来了。
我国大约有15万座矿山,大多形如地球伤疤,寸草不生,尘土飞扬,这是巨大的生态问题,面积高达数百万公顷,不改变它们,就成了生态破坏与失衡的“星星之火”。蒙草便是经过实地勘探和数据分析,依据不同矿山、矿坑,根据不同的土壤特点、污染类型、降水数据进行有针对地修复。
而且,他们还提出这不是只谈投资不讲回报的公益事业,是可以产生价值和经济利益的,这对很多矿区或者政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下面便是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了实景拍摄,可以明显看到修复前后的差异。
虽然标榜大数据,但我的理解,这就是一个数据库,根据坐标,能够提供完整的和水、土、空气、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关联数据,也更容易形成科学的治理方案。
门厅大屏幕上的一些数据和影像,更多得是展示意义,我们在的时候正好有采访。
这里有很多的植物、种子、土壤等标本,收集并留住这些数据,很有价值和意义。
出了企业,奔机场,但时间尚早。离着机场四五公里处,有一片草原,名敕勒川草原。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鲜卑人的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只可惜,和绝大多数宋词一样,如今只剩下了文字,缺少了音律。
很喜欢一首内蒙古乌拉特民歌《鸿雁》,那就是我心里想象的《敕勒歌》的样子,可没有了曲子,没有了那种粗狂的嗓音,我们还能感受到多少当初的韵味?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歌声远,琴声颤,草原上春意暖。
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