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钻天鼠身轻如燕/彻地鼠是条好汉/穿山老鼠铁臂神拳/翻江鼠身手不凡/锦毛鼠一身是胆/这五鼠义结金兰/七侠和五义/留传在民间。
电视剧《包青天》的片头曲,让人想起了很多画面,虽然歌里唱的多是五鼠,但被更多人喜欢的人物却是何家劲饰演的四品带刀侍卫御猫展昭。只是当年的魅力小生,如今已经接近了花甲年龄。
包拯,生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一直活到1062年,享年64岁,为北宋名臣。因担任过龙图阁直学士,又被称作“包龙图”。当然,更有名的是包公、包青天,因民间传说其黑脸,额头有月牙,还有包黑炭之名。其最高官职为枢密副使,属于二品,去世后,被追赠了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又称其为“包孝肃”。
到了开封,有时间还是要来包公湖畔的包公祠,凭吊一下这位名臣。虽然不从政,但对于这种人物,还是喜欢得很,除恶扬善是每个人心底的期望。包公祠是一个纪念地,不是陵墓之类的,包公墓在其老家合肥。即使如此,依旧成了4A级景区,它和开封府是一个旅游公司开发的,只是里面的内涵、文物、底蕴都有些单薄。
这个是大门。
因为有些内急,所以进门找厕所,感觉没有走几步找到厕所后,一看地图,已经转完了整个包公祠,竟然是如此之小。很多建筑又是翻回来重新看的,比如二殿。
其内中央一块石碑,为北宋年间文物,名《开封府题名记》。上面刻着北宋183位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可包拯的姓名却成了一道深深的指痕,这是人们观赏石碑时,触摸而成的,大概也是一种敬爱的表现吧。看来这个乱摸文物的习惯自古有之。如今文保单位似乎更愿意把这种历朝历代留下来的已经形成了“习俗”的东西保存下去,所以并未拿块玻璃将其隔离。我们也不必上纲上线,我们不赞扬破坏文物,但对于这种业已形成习俗性的事,也没有必要一概批论。
元代诗人曾曰: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惊乌绕匝中庭柏,犹畏霜威不敢栖。“包范”指的是包拯和范仲淹。
关于陈世美,在剧中自报家门为“湖广均州人氏”,又查史书,发现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实际情况却与戏中大相径庭,历史上的陈世美可没抛妻灭子,也没干那些丧尽天良的事情,更不会死于龙头铡。据称,清朝时期,曾有剧团到湖北均州演出此戏,被陈世美的后人发现,组织家族众人,当成砸了剧场。这么一个流传极广的戏剧,确实冤枉了历史人物,让其后人受辱。
我们局外人可以不当真,却拦不住相关的人当真,我们也没有权利要求其后人不以为然,毕竟换位思考一下,确实挺憋气。所以均州的人们一直在收集相关材料,为历史上的陈世美平反,并且在均州禁演了此戏,有“北门街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之说。
均州便是现在的丹江口市,那里有座武当山,还是南水北调的源头。
这是包公石刻像的拓片,应该是最接近其现实的肖像了,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了不少英姿和霸气,而且脸不黑,也没有月牙,似乎看到了假的包公,差评哈。
这里还展示了包拯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