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寺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海上进行商贸和文化往来的通道,一般将汉武帝开辟新航线定义为发端,但在唐中期之前只是陆路的补充。之后,由于战乱及经济中心转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高,逐渐取代陆路成为对外主通道。宋元时期,更是覆盖大半地球,尤其指南针的发明,起了极大促进作用。

  此时,中国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要港口。广州港是丝绸之路的起发港和发祥地,是中国唯一两千年不衰的对外通商口岸,即使明清实施闭关海禁,这里仍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但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泉州。
  港口的发展要依靠海外需求,北面的日本和朝鲜希望港口靠北,贸易量更大的阿拉伯世界则希望港口靠南,最后靠中能两方均辐射的泉州成为平衡点,迅速超越宁波、追平广州,在南宋晚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并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
  隋唐时,这里运输丝绸为主,称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瓷器成了主要货物,称作“海上陶瓷之路”;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香料,故又名“海上香料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只是约定的统称。

  泉州的清净寺,便是宋朝时期所留,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伊斯兰教寺院,已有千年历史。

XGS_0966
  清净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初名”圣友之寺”。到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耶路撒冷人阿哈玛出资重修,仍保持着当年创建时的风貌。现在是阿拉伯人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大门向南,高20米,宽4.5米,有着西亚的阿拉伯的风格,在其内的穹顶上,有着莲花似的图案。

XGS_0860
  寺门内东侧有祝圣亭,内有两块明代石碑,分别记录着重修和重建清净寺的碑记。

XGS_0925
  中国一般喜欢土木结构,但雕梁画栋不容易保存,现在能有唐代建筑已经非常非常难得,而且火灾是第一大危险,能在千年内一直保持着平安,对于木构建筑,绝对可以称得上奇迹。西方则石构建筑居多,不易腐蚀,保存也相对久远,且后期大多不会重新改变面貌,保留了很多原始信息。

  这里刻的是《古兰经》。

XGS_0923
  进门的小院里,有不少介绍和小知识,有些也是我第一次接触。
  比如中国的十大寺庙:泉州清净寺、登封少林寺、苏州寒山寺、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开封相国寺、北京卧佛寺、石家庄隆兴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和西宁塔尔寺。我应该只有卧佛寺和隆兴寺还没去过,前者在北京,后者在正定,都是一两个小时路程可到地方,越是近越容易忽略。但这个排名似乎并不权威和被普遍认可,至少我不这样认为。
  此外,清净寺还是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另外三个是杭州凤凰寺、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这方面一直没有关注过,清真寺去的很少,也只是去过宁夏南关清真大寺。

XGS_0866
  2008年,阿曼苏丹国王全额捐资,在清净寺东边添建了新的礼拜堂。

XGS_0871
XGS_0875
  内部有着垫子。

XGS_0876
  回到小院,有小门,穿过去是小花园,这里有秋千。

XGS_0869
XGS_0882
  旁边有一口千年古井,据称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挖掘,其水四季不涸,即使在干旱时节。它被穆斯林在礼拜前用来净身。

XGS_0892
  这里有明善堂,现存建筑为近代改建,是中国式的土木结构,似乎有了点格格不入。

XGS_0905
  堂前有一个香炉,为宋代文物,高约1米,直径35厘米,由寿山石雕刻而成。上面是一朵盛开的大莲花,四周再围绕着一圈小莲花,很是美丽,但风吹日晒雨淋的,风化是有些严重的,纹路已经不大清晰。

  伊斯兰教是不用烧香的,这个香炉是焚烧檀香,人多时调节礼拜堂味道的。

XGS_0921
  礼拜堂内部。

XGS_0895
  清净寺门口西侧,有一大片绿草地,是原奉天坛,做礼拜之处。
  这里原本有巨大的圆顶,但在1607年的一次8.1级大地震中坍塌,至今没有恢复,只留着12根石柱和9根残柱。大殿的设施和其他构件都在地下埋着,这样导致地面比原来高了一米左右。

XGS_0864
XGS_0935
  墙壁为花岗岩,上面有些古朴的阿拉伯雕刻,那是阿拉伯文的《古兰经》。

XGS_0927
XGS_0929
XGS_0930
  寺内还有很多遗留下来的阿拉伯文石刻,那是泉州古代海外相交流的实物资料。

XGS_0931
  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明成祖朱棣颁发了保护穆斯林和清净寺的《敕谕》碑刻。
  明初,汉人复国,赶走了蒙古人,那些阿拉伯人曾在元朝时期为虎作伥对汉人的并不友好,这导致他们在明初受到了迫害。明成祖朱棣特地颁发一道谕令:所在官员军民一应人等,毋得慢侮欺凌。这大概也是自信和包容,意愿长治久安的一面,与元不同。

XGS_0951
  说到明朝,还得说说开头的事,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是顶峰,之后全国经济继续发展,科技和造船技术也是进步,甚至还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为何这条丝路上的贸易却一落千丈?
  还是源于自闭。明朝对本国商人的出海与从商都是严厉打击,这直接将一条已经发展起来,并有可能将中国带到海上强国、世界强国的路扼杀了,导致我们远远落后于了同期的西方国家。
  明永乐年间,虽有郑和七下西洋,表面上看着风风光光、轰轰烈烈、云帆蔽日、浩浩汤汤,但实际上却是孤帆远影、孑然一身。因为除了他们,国内再没有其他船队随从,甚至在其他任何时候,海上也没有其他商队,或大或小、或多或少,都没有。郑和下西洋,那是孤独的远行,而非开拓一条长久的、可供持续发展和贸易的通路。朱棣的目的不是通商,而是在外面显示明朝帝国的威严,大多时候都是“厚往薄来”,或者捡些奇珍异物,送的多,收的少,撑起的也只是面子。
  纵观整个明朝,泉州港,这个曾经的中国第一大港、世界第一大港,也只是在郑和下西洋过程中提供人工和补给,而已。也便而已了。



, , , , ,
Trackback

2 comments untill now

  1. 这类寺庙考虑挺特别,还有秋千,但照片没看到呢!

    [回复]

    xiaogs 回复:

    @, 我的博客类似说明文,很少拍那个…

    [回复]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