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处理结束,是转天下午的飞机,和当地同事谎称上午要见同学,还是女同学,这才腾出时间,能独自一人背着相机到处逛逛。
  似乎不大喜欢机构的同事陪着,总是有些不自在,或者不大好意思。喜欢旅游,总觉得一个人自在,大概孤独时的感悟往往更多吧。可能会匆匆而过,也可能会对着一处发呆许久,胡乱走神,旁人陪着大多也无趣。只是在前一天晚上,要求把酒店定在了哈尔滨的中央大街旁,这样会方便些。

  哈尔滨曾是一个教堂之城,因为这里鼎盛时期有教堂七千余座,东正教、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等,不胜枚举。今天还在想,若是以后再去,可以考虑列个清单和线路,把一些现存较完整、较有代表性的教堂走一走,感受一下那种氛围。若是小情侣、小夫妻,心念着天长地久,设计些拍照pose,倒也别有一番感觉。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个必须要来的景点,从诺曼蒂酒店走过来,也就十来分钟。其现为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门票20元。


  走路过来,联升服装广场上方的钢架式建筑,很有特色。


  圣索菲亚大教堂始建于1907年,原是因沙俄部队的需要而修建的木结构简易教堂。后来部队撤离,将其捐献给了当地的俄罗斯东正教徒,而后多次重修,教徒曾一度达到了30余万。1923年,在现今之地址开始重建教堂,历时9年,至1932年方成,为今之模样。目前已成为哈尔滨及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
  其为砖石结构,拜占庭式建筑的代表,建筑面积721平方米,4层53.35米高。


  广场上有不少的鸽子,在教堂墙壁上所有能站住脚的地方起起落落。



  古老的建筑,承载着古老的曾经潮涌漫天的信仰狂欢,如今却被埋没在唯物至上无所信仰和依托的快速变化的混凝土之间,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实用价值,成为一个被用来参观、甚至满足猎奇的死板建筑。
  西方文明随着战事而迅速退去,空留一座建筑,虽然依旧名为教堂,但少了教义和教徒,空有钟声,却依旧空空。难说有信仰和无信仰的区分,也不好定义不是教徒便是信仰缺失,但若心无所顾忌,无所敬畏,仅仅依靠道德规则,再面面俱到、再融汇万千地限制,依旧适应不了无规无形的人心。信因果,方能从善,我想所有宗教都免不了宣传这个。
  鸽子往来于古老、现代之间,教堂和其后的高楼林立左右。也好歹,还有白鸽,不显得过于突兀。



  进入教堂,豁然开朗。虽不是想象中的样子,有长凳,有十字架。但高高的吊灯,斑驳的壁画,还有那种静肃的气氛,依旧给了我这种游客,一种猎奇的新鲜感。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平和的心,努力地回想着是否在前世兵乱的年代牵着她的手来过这里,那时有高高的十字架,有一排排的长凳,我们坐在了第二排,静听牧师的福音。那天外面阳光明媚,透过细窄长条的窗户,映着灰尘,线条明朗。
  这也许源于其内部极具穿越感的色调。


  一路直走到头,回望。墙壁上是一些展览,讲述哈尔滨的主要建筑。


  教堂呈十字形平面,在中间望向两侧。




  仔细端摩那些破旧、脱落的壁画,幽暗的灯光下尽显沧桑,似一位年老失意的老者,在平淡地讲述那并不平坦而又屡陷危难的人生。



  吊灯





  出来,继续在广场上看鸽子发呆,然后等待哪怕一缕的阳光,希望有个明亮的色彩。未果。


  穹顶上传来音乐,很欢快,又满有应景的特色,惊起白鸽阵阵。
  有这些教堂,是哈尔滨的财富,它们不仅仅是单个的建筑,更主要的是形成了以它们为主的整个哈尔滨的建筑特色,使得这里与众不同,并充满魅力。



, , , , ,
Trackback

2 comments untill now

  1. 一只忧郁的文青,配上沧桑斑驳的教堂,在阴天的广场上看鸽子,感应着前世来生的召唤。

    [回复]

    xiaogs 回复:

    @Sunny, 相对比教堂,更喜欢寺庙,也许还是了解不够吧。真的好想有时间,把哈尔滨有名的教堂转一遍。

    [回复]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