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景区游览车直接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过来,同为世界文化遗产,二者隔着洹河南北相望。
殷墟王陵遗址大约始建于商王武丁时期,止于商王帝辛时期,前后达200余年。其东西长450米,南北宽250米,共发现13座王陵大墓,2000余座陪葬墓和祭祀坑。
此为殷商王朝的陵地和祭祀场所,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被专家学者称之为“第二个古埃及”。与学术界响响当当的名气相对应的是冷冷清清的景区,毕竟其属于枯燥形的展览性景点,也没有什么壮观的建筑或者遗迹,而且部分甲骨文和青铜器在其他省市大型博物馆内也有,再加上交通不便,地偏位远,能来的游客就更少了。若不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除了专业研究人士,游人更会少。所以在我的照片中,一个游人都没…
很有特色的大门,请导游,30元。
景区内共有三个展厅,M260大墓展厅、王陵墓葬展览馆、车马坑陈列馆。在导游带领下,依次参观。
国之重器,司母戊大方鼎,高133cm、长110cm、宽78cm、壁厚6cm,重达832.84公斤,是目前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鼎,而且纹饰精美,工艺精湛,是商代青铜器的巅峰之作。而其出土的位置,便是M260墓。
第一个展厅是建立在挖掘开的M260墓之上,根据导游的讲说,这里的墓依据墓道数量分为三种,一个墓道的称“甲”字形墓,两个墓道的称“中”字形墓,四个墓道的称“亚”字形墓。M260墓呈“甲”字形。
从这个角度能看到墓道内的人头骨,那是殉葬的,有22个,在墓室和椁室内还分别有6个、5个。墓道的灯光处,是司母戊方鼎的出土地,原物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
墓道一直往下,至鼎处是个垂直向下的墓室,合计应有十几米,约五层楼深。据说已经很接近地下水面,不知是否和我国关于“黄泉”的传说相关。
虽然墓已经挖掘完毕,但由于这里在历史上曾被多次盗掘,仅从遗留下的零星物品,无法判断出墓主人是谁,再加上后世缺少足够的文字记录,所以它只有个代号M260。如此现象的,几乎是这里所有的墓。
第二个展厅,王陵墓葬展览馆。
商代,人牲和人殉现象比较普遍。人牲,就是把人当做牺牲,宰杀供奉祖先或神灵;人殉主要指用人来殉葬。根据目前在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记载,整片遗址区至少有1万3千余具尸骨。
此展厅内的小方坑,其内都是用来祭祀的人和动物,有的坑内密密麻麻排满了人骨。虽然午后温暖的阳光照进来,但看到那些扭曲的骨骼,多少还有些阴森的感觉。
导游的讲解很短,而且只讲解东区这三个展厅,其他地方因为都在地下,没有挖掘或者挖掘后填埋,故自行参观。时间还算早,偶独自一人闲逛。
喜欢这里建筑的颜色,在接近黄昏的阳光下,很有感觉。
在展厅后方,是大片的祭祀场地。为了保护文物,这里采取地下封存,地标砂石标识的方式。
绕行一圈,这个角度看殷墟王陵遗址的大门,作为背景的大烟筒则显得不那么和谐。
上图照片的前景,黑色整齐的一排是侧柏。
此处共发现了13座大墓,东区5座,西区8座。其中东区1座,西区8座,呈“亚”字形,有四条墓道,据猜测,四条墓道规格最高,应属国王身份。但在西区的8座正中,有一座尚未完共的墓地,推断属于自焚的亡国之君,商纣王。
除了M260建成展厅外,其他12座均采取填埋保护,并在上方种植侧柏,予以标识。但目前,侧柏上方就是巨大的烟筒,呼呼滚滚浓烟。据官方介绍,01年国际古迹理事会考察殷墟,给了一个字建议,“拆”!然后政府投资近1亿,对周边的工厂、企业、居民共688家进行了拆迁,但依据目前的情况,显然仍有不足。
虽然可能与逆光有关,但天空的颜色显然与上张照片的另一个方向大不相同。
而且,除去固定投入,还要管理,在殷墟王陵遗址内,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墓保护上方,这样散养,自在吃草的羊,可不是只有一只。
另,王陵在历史上曾被多次盗掘,大部分文物已经流失,而且还赶上了日军侵华和内部混战,即使这样也出土了部分精美文物,但解放前的那些都被带到了台湾。
出景区,无任何交通,只得等景区游览车。
来顶你了,记得要回访哦!
辛卯年(兔)腊月十九 2012-1-12
只有柱子留下来负责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