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是确有其人的。
  他本是释迦族人,“牟尼”是明珠、圣人的意思。

  出生地已经拜访过,在尼泊尔的蓝吡尼,其是迦吡罗卫国的太子,本名乔达摩·悉达多,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还有一个老婆叫耶输陀罗,生有一子,名罗睺罗。
  他的父母一直不孕,直到45岁。一天,摩耶夫人梦到一个长得仪表堂堂的人乘坐着六牙白象从她的右肋进入腹中,然后便有了身孕。之后,怀胎期满,依照习俗,要回娘家生产。结果走到半途,在蓝吡尼园,手扶着一棵无忧树,从右肋下产下了小太子。本生故事里,摩耶夫人应该是难产,七天后便去世了。
  小太子出生后,行走七步,每走一步都开出一朵美丽洁白的莲花,然后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当然,这不是狂妄,“我”也并非指佛祖本身,而是说众生都与生具有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佛性,唯此独尊。据称,出生的时候,天空中还出现九条龙,为其吐水净身。九龙灌浴的表演,在灵山大佛刚刚看过。

  出生的那一天是四月初八,被视为重大节日。但具体是哪一年,争议不小。但在那几十年,中国这里诞生了孔子、老子,西方那边有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等,都是大咖。

XGS_8948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喜欢苏东坡,想要多了解一些,故买本传记试试。

  市面上有些传记写得不好,让人读着乏味,想着林语堂的大名,两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大文豪,国学大师,该是不错的,所以便买了读读。悔得肠子都青了。

  林语堂的不少作品的确很棒,比如《京华烟云》。但,也有人拿着他在南洋大学当校长的一段经历,说其贪腐和晚节不保,这些我们不必过于细究,毕竟这本书是《苏东坡传》。
  但在这本传记中,大师所表现出来的风度,几乎为零的。若非极度喜欢苏东坡,或者有着比较强烈的执念,读完这本书很难。味同爵蜡。

  在这本书里,我们一多半的篇幅所看到的,是大师对王安石的诋毁和不满,从道德层面到能力层面,面面俱否;然后一少半篇幅是对苏东坡的歌功颂扬,同样各个层面,面面俱夸。想读到一个完整的苏东坡,那几乎不可能,想要读完记住点什么,首先竟是王安石。
  另外,并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陈词滥调。

XGS_8938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在中国若是选一个文化带,最丰富的,恐怕非河西走廊莫属。

  之前去了新疆省博物馆,看到了很多听说过却不熟知的国名,转年又从乌鲁木齐、吐鲁番,直至敦煌,一连串的古城名称和让人震撼的敦煌石窟,无不震撼着心灵,让人心生向往。
  敦煌研究院的樊锦诗主编的《莫高窟史话》更让人对这段历史越发好奇,也让人越发觉得自身知识匮乏,从网上看到了央视的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绝属精品,于是买来纸质书,算作支持,也留作纪念。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北面是浩瀚无垠的荒漠,南边是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这条长1100多公里的狭长通道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片绿洲接力起人们从古至今的贸易通道。在这里,突厥、匈奴、吐蕃、月氏、党项等少数名族和汉族不断融合,构成并丰富了中华民族。这里还是整个中国和西域国家,甚至和西方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往的通道,甚至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轴。

  它是欧亚大陆相连的咽喉要塞,地形决定着它若被堵塞,那便断了中原王朝对外的联系,它成了中国的命门所在。从汉武帝开始,中国的历代王朝都紧紧握着这条道路,它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国力。强大时,这里繁荣昌盛,孱弱时,我们退守一城。十二世纪起,地缘中心说逐渐被海洋中心说代替,使得这片土地不可逆转地变得萧条,甚至被逐渐湮灭,但如今,当我们把掩于其上的黄沙拂去,它再次露出了真金。

XGS_8110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对于西方的一些艺术家,我们所知甚少。
  文艺复兴期间,我们所了解的无外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来到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我们才知道,除了这些在国内家喻户之的人外,还有很多人、还有很多作品,会让我们叹服。

  提香·韦切利奥(Tiziano Vecellio,或Titian Vecellio)便是其一,被誉为“西方油画之父”,生于威尼斯。在威尼斯,艺术大家,唯提香一人。
  他也是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在威尼斯画派里,还有乔尔乔内、丁托列托、委罗内塞,这些人物和作品,在意大利的游记里有过一些介绍,这里便不啰嗦了。

  对于这样的人物,总要多了解一些更多内容,在作品之外的。我们只知道他很受当地人尊敬,享受着极高的荣誉,他还有很多很多的财富,有非常豪华的宅邸,过着奢靡的生活。他活了很久,一直到88岁,在那个鼠疫横行,欧洲平均寿命三四十岁的年代,着实奇葩,虽然他还是死于鼠疫。
  在写游记过程中,接触到一些点点滴滴后,便决定买了这本书《提香》。

XGS_4650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很喜欢的一本书,改变了对柴静的印象,甚至对央视的印象。

  有几个片段摘录如下:

  席间。“你现在做的这些题目太边缘了,大多数人根本不会碰到这些问题”。“那是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大多数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免于受辱了”。一群人里有教授,有记者,有公务员,都沉默不语。
  王小波说过,你在家里、在单位、在认识的人面前,你被当成一个人看,你被尊重,但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你可能会被当成东西对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采访完我们留了些钱给村里人照顾他(孩子),走了几步,我回身把孩子叫到门后,给了他一百块钱。
  “你知道阿姨为什么给你钱?”我轻声问。
  “知道。”他低着头,“因为我可怜。”
  “不是,这是你劳动所得,今天帮我们拿了很多带子,很辛苦,这是你自己挣的。要谢谢你。”
  他抬起头,羞涩地笑了一下。
  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远比单纯的施舍更为重要,一句话,一个举动,足以改变人生的走向。

xgs_9964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