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文艺复兴的三杰之一,人们常评价他代表着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耶稣受难日出生、耶稣受难日去世,也许是巧合,但被人们当成一种传奇。年仅37岁的他去世时,被称作“永恒的神”,他几乎得到了艺术家所希望得到的一切。

  就个人而言,最喜欢的作品,是绘制在梵蒂冈的《雅典学派》,当游历至此,站在签字大厅之内,第一眼见到这幅画时,就被深深震撼。在此之前,其他人的同类题材,都是所有人站成了一排,单调且没有个性。而拉斐尔,不再是表现一排人物,而是如同表达出一个跨越千年的人物群体间发生的事件。
  要画出这些人物,并带有动作,让人一看便知是谁,那需要的不仅仅是绘画功底,拉斐尔对这些人的了解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名字上,也不能仅仅是外貌描述上,他必须知道他们的史料和有代表性的事件,才能通过肢体、动作精确地表达出来,那可是五十多位伟人。如今我们知道,帮助拉斐尔了解这些的,是一个诗人兼图书管理员,他叫托马索,出现在了画中,左边柱子后面站着,带着月桂花冠。
  中间两个人,是哲学家,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了,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前者用手指天,后者手心向地,两个人的形体如同雕塑一般,脚步和姿态让人惊叹。

  这幅画应该放大再放大,多看细节,会越来越震撼,每个细节都是故事。拉斐尔当时只26岁。

DSC_9081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最早在微信上,关注了混子曰公众账号,里面的漫画很是吸引人,也很喜欢。
  最近浏览图书,发现京东上有混子曰的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也便买了,虽然有些已经看过,但也算在经济上支持一下作者,鼓励继续创作下去。

  如作者所述,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对历史并无太大兴趣,唯一记住的历史,都是鸦片战争、马克思主义,都是那些“一二三四”的所谓社会意义的背诵,实在让人兴趣寡然,不知多少个考试前的通宵背诵,让人心里默念,毕业后再也不看历史书。可真走到了社会上,发现没点历史知识,容易让人感觉腹中空。也通过旅游,越来越多的萌发了心底的对于历史的兴趣,但此,早已与历史书无关。

  当我们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时,学习便成了一种乐趣。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称道、碎片时间为王的时代,阅读更成了一种奢侈,纸质阅读更是一种被遗忘的美好。偶尔下班早些,睡觉前拿本书,读上一段时间,能让人倍感充盈和对日益在工作上、生活上增多的负能量的冲减,让人多了些有所得的欣喜。

XGS_2712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读一本书,在这个年纪,是种奢侈。读一本爱情小说,久远之前的,让人倍感满足。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曾有评选20世纪的100部小说,它排名第二,仅次于鲁迅的《呐喊》。略有汗颜,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小说,竟然一直没有读过,这本书也是六七年前去凤凰时购买,始终没有心境打开。如今,倒也想起来,翻来读读。书里的文字很美,平淡如水、质朴简单,没有任何被修饰和刻意雕琢的迹象,自带着芬芳。

  书中有座小城,叫茶峒,大家普遍认为它是如今的凤凰古镇,处于四川、湖南、贵州三省的交界之处,这里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安静如同桃源。
  书中描述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一个社会动乱、风云变幻的年代,外面经历着军阀战争和改朝换代,经历着道德沦丧和金钱至上,可不论外面如何挣扎、彷徨、呐喊,亦或生灵涂炭、生死别离,这里却是始终保留着国人千余年来积淀下来的道德美好,人性至上的世外桃源。热闹充满生气的小河街,妇人聚集的吊脚楼,负责摆渡的老船夫,在难却盛情的收下过客的一枚铜板后会转送一大把的烟草叶。

  这片水土里的翠翠和爷爷,一段迷离朦胧的爱情,也便是全部了。

XGS_2711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华夏文库的这套书,简单,实用。

  国内的佛教,分为三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
  汉传佛教比较广泛,藏传佛教主要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地,其他省份也有,但不占主流。南传佛教,基本仅在云南地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属于北传佛教,我们也称之为“大乘佛教”。
  南传佛教,其实并不自称“小乘佛教”,那含有贬义,他们从始至终都未接受过,更愿自称“上座部佛教”,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迦牟尼在世的时候,是不会存在南传北传和教义差别的,那个时候大家很融洽。但在佛陀涅槃一百年后,僧团的人们对戒律产生了分歧,出现了“上座部”和“大众部”,前者主要是保守的长老们,后者是比较年轻的青年大众。原因是耶舍长老发现有僧侣向人乞钱的现象,认为这是犯戒的,于是召集了七百多人,认定“十事非法”,这就是“上座部结集”,也是“第二次结集”。但一些年轻的僧侣们并不认同,召集了十万人集会,认定“十事合法”,被称作“大众部结集”。这是分裂的开始。
  如此看来,南传佛教的寺庙里是不该有功德箱的。

XGS_8951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如果参观完敦煌,大力推荐这本书的,敦煌研究院编著,院长樊锦诗主编。

  推荐此书,是因为它并没有一上来就直接写莫高窟,介绍里面的佛像或者壁画,而是将笔墨放在了历史上。从张骞出使西域讲起,讲到了丝绸之路的开拓和经营,这一部分历史最近看了好多遍。
  从这本书里才知道,原来葡萄、苜蓿、石榴、核桃、芝麻、菠菜、大蒜、胡萝卜,以及玻璃、琉璃、呢绒布等,都是从西域通过丝绸之路传过来的,哇哦,没有这条路,生活多无聊。

  之后讲到了三国,曹魏时期的仓慈给这里带来了繁荣,之后的皇甫隆,亦是如此。
  即使到了晋朝,“八王之乱”后的“五胡乱华”,也没有给敦煌形成太大影响,反而是导致中原的很多世家大族,躲避战争迁到陇右、河西,促进了这边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当然,这边也出现了政权交迭,先后出现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等。比较火的连续剧《锦绣未央》的未央,便是北凉的公主。但在敦煌建立政权,并立敦煌为国都的是西凉,开国者为李暠。他使得敦煌成为河西走廊的政治中心,也成为中原文化在河西地区传播的基地,极大促进了敦煌的发展。

XGS_8942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