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汉传佛教造像的文化已经趋于衰亡。

  当然,这并不是指佛像不复存在,而是指佛教造像艺术在汉地区的中断。曾经辉煌的佛教壁画,栩栩如生的佛教雕像,仿若佛国降临而让人黯然泪下的佛窟场景,似乎都成了传说和久远的传奇。
  形成对比和讽刺的,是与此同时国内各地不断兴建大型佛堂,斥巨资修复古寺,虽然奢侈之风并没有忘记为佛教的传播增添金粉粉饰。但痛心的是,那些金晃晃的巨大造像,看不到见性的面目,寻不见平静的内在,衣饰僵化,肌肉平直,五官统一,在机械化的复制品时代,好像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佛的福音,和那抬头而望的“举头三尺有神明”。

  我们不禁要问,佛寺的灿烂夺目,是不是污浊的商业一手勾当而成。为什么不将精力、财力用于扶贫和传法的事业上,而要日复一日修造毫无生气,千篇一律的佛像?还是商业、是利益,是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导向。
  这些年去了很多寺庙,在中国地区,佛教充满悲剧色彩的一面,是烧高香、请大佛、造高堂,好大喜功之风愈演愈烈,而佛教造像的灵魂仿佛与之无关了。每当看到精致的造像,那必然是明清文物,与手艺一同流失的,是责任、是心境、是信仰。
  这本书,让我们重温,也让我们在今后逛寺庙的时候,关注着这些不可复得的精品。

XGS_8715

阅读全文

  在竖三世佛中,过去佛是燃灯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未来佛是弥勒佛。在寺院的天王殿内,中间供奉的却是弥勒菩萨。纵观整个佛教,有“菩萨”和“佛”两个称呼的没有几个,或许除他无他。

  这是因为弥勒目前还是菩萨,只不过作为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被称作“未来佛”。
  他本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出身高贵,却在释迦牟尼之前离开了人世。佛祖常说他是去了兜率天,在那里以菩萨的身份度化天神。并将在4000年后,重新回到娑婆世界,然后于龙华树下成佛,三次说法(龙华三会)后,正式接班释迦牟尼。佛教中4000年的算法和人间不同,相当于57.6亿年后。

  经常逛寺庙,一直对弥勒佛的生平事迹或者种种传说比较感兴趣,所以买了这本书读来看看。如果不买,我肯定不会知道弥勒信仰竟然还和很多的造反派联系在一起,更不会知道武则天原来还自称弥勒下凡。
  这本书是一个系列,已经读了几本。这本比较简单。有趣,内容也足够充实,基本上包括印度佛教中弥勒、中土的传播、汉化的过程、相关的石刻、雕塑、绘画、楹联、道场和风情民俗,大都涉及。

  从印度传到中国,弥勒由庄严的菩萨相演变成了笑呵呵的大肚弥勒,是什么原因?

XGS_8713

阅读全文

  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朴实的诗句,只有在读完仓央嘉措传之后,方知其中万般滋味。佛与情,究竟如何辩证,两者皆不负。

  西藏门隅,喜马拉雅山南麓,门巴族的发源地,是一个充满阳光,风景秀丽,生长着云雀和灵芝的偏僻之地,是仓央嘉措的故乡,也是情歌之乡、酒歌之乡。

  我一生向你问过一次路/你一生对我挥过一次手/远远地我为你唱一首歌/静静的你露出天边的笑容。
  也许,那一次问路,问的是今生与你相依相守的路;也许,那一次挥手,挥的是这一世你我从人群中认出彼此的喜悦。我唱着久远的情歌从这一山到那一山,你灿烂的笑容从这一水到那一水。在人海里寻得对方,看一眼就知道,我们前生曾约定过。这些美丽的画面,让人对门隅充满向往,在每日奔波和忙碌的工作琐碎里,我读到这段讲述仓央嘉措父母扎西丹增与次拉旺姆的相遇时,有了种莫名的感动。

  你是云/是风/你是梅花上等待太阳的雪/时节一到/落到凡尘/成河流/成细雨/护佑万千生灵。
  书里花了大量篇幅讲述仓央嘉措与仁增旺姆这两小无猜的爱情,这段美好纯真的初恋。可他终将成为活佛,成为西藏至高无上的人,而她,身份也许只是被标注为他众多膜拜者之一。因为仓央嘉措出生的门隅信奉宁玛派,并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而达赖喇嘛所属的格鲁派,是严禁僧侣接近女色,更不能结婚成家。可,是否成为六世达赖,何时去往布达拉宫,仓央嘉措都没得选择,分开,是无法阻挡的事实。
  执念,是悲欢离合;放开,便是地老天荒。

XGS_7366

阅读全文

  好久没有看爱情类的书了,似乎也一直没怎么看过,建筑、历史、旅行、传记,基本就是围绕着这几类选择。《何以笙箫默》是在看完了电影后才想着读的,因为电影感觉有些别扭,交代不清,里面的黄晓明和杨幂总是有些拧着,让人感觉不自然。
  最近又准备了另外一本和爱情相关的,是沈从文的《边城》。

  读起来就像大学生的文字,清新、简单,没有过多修饰,也没有华丽文藻。人物简单地对话着,如同我们所想象的场景里真实发生时的样子。

  那些书里的画面闪过,每个人都会搭配上自己心目中的一个赵默笙或何以琛,他们在阳光下、校园里,他们调皮打斗,甚至撅嘴怄气,那是青春本来的样子,很快乐。似乎那便是我们心中的一片永远温暖如春的鲜花绽放的保留地,它将一直存在着,即使你在某个时期忘记了它,它却依旧那样绽放,并在某个不经意间触碰一下你。

  外面春暖花开,心中还留着那么一片地,感觉真好。

XGS_7361

阅读全文

  纳兰容若,似乎更加被常称呼为纳兰性德。其实他本名纳兰成德,因避太子的乳名保成讳而改名为性德,但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他又改回了纳兰成德。容若是他的字。

  他的父亲是纳兰明珠,是康熙一朝的权臣,以“相国”而称,权倾朝野。
  他还是叶赫那拉氏,满族八大姓之一,为显赫姓氏,皇太极的母亲、努尔哈赤的皇后便是个家族的,此外还有后来的慈禧太后。哦,还有近代的那英。
  显赫的身份、知底的家族,使他成了康熙的一等御前侍卫(三品),又因为诗词精通,很容易备受器重。有着这样的身家,身边自然少不了达官显贵,但纳兰志趣并非官场,而是风花雪月,目前传世的《纳兰词》便在当时享有极高盛誉,“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影响力,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

  对他有耳闻的很多,都知道他的几句词,但熟悉他的人很少,所以买本书读读。这样,我们才理解他的词,他的意: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XGS_7365

阅读全文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