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密码》是被老婆推荐了好几次,我才开始看。也许,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它那十本的厚度,着实有些吓人。亦或者从大学时,便始终只有阅读的兴趣而不见阅读的动作,如今自己总算看透了?
  今年去西藏的安排逐渐明晰,又看到藏地密码的书皮上写着:“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于是便开始了阅读。依据老婆的介绍,我应该至少看到桌木强巴他们进入墨脱,这样我们徒步墨脱时会更有感触。

  其实,自去年看《明朝那些事儿》时,发现自己原来对阅读的兴趣还是挺浓的。尤其从阿拉善盟回来,始终在寻找关于党项民族、关于西夏历史、关于居延文化相关的图书。从那时候起,也越来越喜欢纸质书。理论上,这应该是大学那几年该干的事。而工作后,由于出差较多,又常常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若染上烟瘾酒瘾不奇怪,越来越爱看书,真是有些怪了。
  反正出差多,在车上的时间多,也有了足够的阅读时间。

  最近又买了不少的书,主要是配合这次西藏旅行,包括《吐蕃史稿》、《西藏历史》、《西藏佛教》、《十四世达赖喇嘛人和事》、《西藏生死书》、《民国就是这么生猛》、《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还有那本《乔布斯传》,不过偶对他兴趣不浓。老婆看了看书单,“你奔三了,突然想做文艺小青年了?”

  好吧,继续藏地密码。

阅读全文

  恩,别只看题目,这不是一篇游记或是总结,这只是一本书名。由冯进著,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当然,这也算是我的一个愿望,能够沿着这两条路走下来。

  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也不用多说什么,在中国的知名度是相当之高,大抵都是知道的,自然有总结得好的文章或论述进入了教材,供大家学习,参阅。
  正是因为这两条曾经繁荣的路线存在,自古至今留下了众多璀璨的文化景点,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偶虽不是什么文化人,更不会往文艺青年边上去靠,但对于文化景点,尤其带有故事、沧桑、抑或悲凉的文化景点,确实着迷。所以对这两条路线,很有兴趣。
  丝绸之路上涉及的省份已去过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和新疆还没去过。但真正说丝绸之路的话,恐怕也只是断断续续地接触过一点点而已,这个以后再谈。

  对茶马古道的接触则缘于云南之行,强烈的感触始于大研古城旁的束河古镇,那个玉龙雪山脚下户户清溪的小镇中,一层马厩二层居民的建筑让人感触颇深。马帮,这么一个简单却词意难尽的称呼,夹杂着一段段或凄凉或辉煌的历史,直接打动了我不怎么安分的心。
  之后开始寻找相关的书籍,相中了冯进的《行走在茶马古道》,因为其摄影师的身份,图片应该有所长。最近,陆陆续续地将其读完,却感觉一般,甚至略有失望。

阅读全文

  对旅游的兴趣一直很大,同样包括去过的一些地方的历史与文化。尤其最近突然开始喜欢读书,在奔三的这个年纪。人也真是奇怪,以前有时间,却天天上网玩游戏,现在没多少空闲时间了,又开始看书。
  自西夏王陵和被沙漠淹没的黑水城回来之后,对党项族的历史便很感兴趣,但在各大网上书店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书籍,要不就是那个毫无美感的乱编的《西夏死书》,要不就是高高在上的枯燥的史学类研究。估计还是研究偏冷,满眼都是唐明清。同样还有居延文化,基本看不到相关书籍,除了那些唐诗,还真不如去看看霍去病的传记了。

  前年去了云南,走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梅里雪山,而这条线恰好合了茶马古道的一支,所以对此兴趣所至。茶马古道穿越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地区,其崎岖艰险都极为罕见,“路止尺许,连折十二层而上,两骑相遇,则于山腰脊先避,俟过方行。高插天,俯视山,深沟万丈,绝险为生平未历”。并且高寒地冻、氧气稀薄,实属不易。
  这条路虽不像丝绸之路那么大的名气,但也称得上声名显赫,尤其“马帮”似乎又带来了一些不同寻常的色彩。
  计划今年进藏,且要去林芝方向,又可以看到这条古道的遗迹,故买书一阅,增些了解。相关的书籍很多,但网购不像实体店那样能随意翻阅,只能依据目录挑选了一本。碰运气。

  丝绸之路是一个非常感兴趣的路线,曾想过买车之后沿着路线自驾游。所以有些景点在之前的旅游安排中经意不经意地躲了过去,比如敦煌换成巴丹吉林沙漠。不过去年走过甘肃和内蒙后,又勾起了曾经的兴趣,先买本书,为了给以后的敦煌与新疆做准备。

阅读全文

,

  暮光之城,是今年读完的第一套书,一共四本。
  起先只是老婆不经意地推荐,而后因为出差过多,路上时间无聊,在网上寻找电子书时想起了它,于是开始阅读。刚开始总觉得这书应该面向的是高中生、大学生、女生生,咱这把年纪,算了。结果一路被情节吸引,直至最后。

  四册分别为《暮色》、《新月》、《月食》、《破晓》,当看完前三本后,决定买纸质书。毕竟不错,应该支持,尽点微薄的力量,提高点稿酬?也给自己留存一份,电子的东西太没厚重感。


  本来想在京东买,结果一直没货,于是改换当当。一百多元吧,比京东贵些。质量没有想象中的好,但也还算过得去。

阅读全文

  在西夏王陵门口,有些刻章印的小贩,于是选了一对贺兰山石。这里有西夏文字典,可根据汉字来查询出对应的西夏文,然后刻出。

  西夏文,在李元昊称帝时,命大臣野利仁荣用时三年创成。形体方整,笔画繁冗,仿汉字而成,且多为合成字。西夏灭亡之后,元代称其“河西字”,并继续有过使用,甚至在明初,仍出土过西夏文的经卷。不过,随着党项族逐渐融合于其他民族,这种文字终变得无人可识。直至现代,有专门的学者投身其间,进行专门研究。

  买了一本《探寻西夏文明》,将章印在扉页。

, ,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