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气很大的一本书,因为作者是张爱玲的前夫,一个被历史定义为汉奸之人,也许正是因为此,书才会都了些人读吧。胡兰成很难逃离张爱玲的影响,的确,不是张爱玲,世人也不会关注他。

  初读之时,感觉文笔不错,尤其开篇几章,让人欢喜。都说字如其人,如此文字却是如此之人,委实可惜。又或者汉奸只是政治斗争的问题,孰是孰非说不定有部分缘于了胜者的绝对话语权,大可不必对政治过于敏感。况且,国人一向把汉奸一词看得过重,对异族人卑躬屈膝是罪大恶极,而对着本民族和兄弟姐妹挥刀落斧,反倒是罪轻了一等。

  及读到一半,这本书就味同嚼蜡了。
  首先,格局太小,字里行间都是做作,都是给自己的辩解,洗刷自身羽毛的做作,不真实,甚至无真实可言。其次,文字用词有些很美,但就是读着不顺,大多绕口,整本书,若是把这些天花乱坠,词义华丽变形的语句去掉,你会发现这本书没有了内核,回头想想,只记住了他和那几个女人的琐琐碎碎,不知道还说了啥。可惜,作者还以此为傲。再者,塌了三观,有些时候,你会恨得立刻扔了此书。汉奸本就可恨了,他还软媚、无担当、无责任,在书里应有尽有,还总言之有理。

XGS_9244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倾城之恋讲了什么?是爱情故事,也许不是,不是爱情故事,却又是。
  没有读它之前,我们曾用“倾城之恋”比喻爱情,读完之后,再也不会如此形容了。

  男主角范柳原是个英国华侨,单身富有,吃喝嫖赌样样都来,唯独不想着有个家庭,身边总是莺莺燕燕环绕不绝,花花公子模样。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战争年代成为上海一众太太小姐们眼中的标准夫婿。

  范柳原遇到女主角白流苏,知道她那不堪的遭遇,白公馆如今也已是个没落的大户,没有了家底和资本,她年近三十刚离婚,回到娘家白吃白喝,受尽了白眼和屈辱,自尊早已被日常琐事和风言冷语撕了个粉碎,无处容身,迫切需要找一个钻石王老五,索要张长期饭票。
  他知道她的目的,所以并不打算娶她,只想要个情妇,他说的直截了当,“我犯不着花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约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对于你,那也不公平,噢,也许你不在乎,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白流苏当然也明白,可她必须逃离开嗜着她的青春和生命的上海,家庭的侮辱早已经盖过背井离乡的伤感,这是不得不有的坚强。她用前途来下注,如果赌赢了,便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这一口恶气。输了,她也许想过最沉沦的活法。

XGS_9242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拉斐尔,文艺复兴的三杰之一,人们常评价他代表着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耶稣受难日出生、耶稣受难日去世,也许是巧合,但被人们当成一种传奇。年仅37岁的他去世时,被称作“永恒的神”,他几乎得到了艺术家所希望得到的一切。

  就个人而言,最喜欢的作品,是绘制在梵蒂冈的《雅典学派》,当游历至此,站在签字大厅之内,第一眼见到这幅画时,就被深深震撼。在此之前,其他人的同类题材,都是所有人站成了一排,单调且没有个性。而拉斐尔,不再是表现一排人物,而是如同表达出一个跨越千年的人物群体间发生的事件。
  要画出这些人物,并带有动作,让人一看便知是谁,那需要的不仅仅是绘画功底,拉斐尔对这些人的了解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名字上,也不能仅仅是外貌描述上,他必须知道他们的史料和有代表性的事件,才能通过肢体、动作精确地表达出来,那可是五十多位伟人。如今我们知道,帮助拉斐尔了解这些的,是一个诗人兼图书管理员,他叫托马索,出现在了画中,左边柱子后面站着,带着月桂花冠。
  中间两个人,是哲学家,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了,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前者用手指天,后者手心向地,两个人的形体如同雕塑一般,脚步和姿态让人惊叹。

  这幅画应该放大再放大,多看细节,会越来越震撼,每个细节都是故事。拉斐尔当时只26岁。

DSC_9081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最早在微信上,关注了混子曰公众账号,里面的漫画很是吸引人,也很喜欢。
  最近浏览图书,发现京东上有混子曰的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也便买了,虽然有些已经看过,但也算在经济上支持一下作者,鼓励继续创作下去。

  如作者所述,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对历史并无太大兴趣,唯一记住的历史,都是鸦片战争、马克思主义,都是那些“一二三四”的所谓社会意义的背诵,实在让人兴趣寡然,不知多少个考试前的通宵背诵,让人心里默念,毕业后再也不看历史书。可真走到了社会上,发现没点历史知识,容易让人感觉腹中空。也通过旅游,越来越多的萌发了心底的对于历史的兴趣,但此,早已与历史书无关。

  当我们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时,学习便成了一种乐趣。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称道、碎片时间为王的时代,阅读更成了一种奢侈,纸质阅读更是一种被遗忘的美好。偶尔下班早些,睡觉前拿本书,读上一段时间,能让人倍感充盈和对日益在工作上、生活上增多的负能量的冲减,让人多了些有所得的欣喜。

XGS_2712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读一本书,在这个年纪,是种奢侈。读一本爱情小说,久远之前的,让人倍感满足。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曾有评选20世纪的100部小说,它排名第二,仅次于鲁迅的《呐喊》。略有汗颜,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小说,竟然一直没有读过,这本书也是六七年前去凤凰时购买,始终没有心境打开。如今,倒也想起来,翻来读读。书里的文字很美,平淡如水、质朴简单,没有任何被修饰和刻意雕琢的迹象,自带着芬芳。

  书中有座小城,叫茶峒,大家普遍认为它是如今的凤凰古镇,处于四川、湖南、贵州三省的交界之处,这里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安静如同桃源。
  书中描述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一个社会动乱、风云变幻的年代,外面经历着军阀战争和改朝换代,经历着道德沦丧和金钱至上,可不论外面如何挣扎、彷徨、呐喊,亦或生灵涂炭、生死别离,这里却是始终保留着国人千余年来积淀下来的道德美好,人性至上的世外桃源。热闹充满生气的小河街,妇人聚集的吊脚楼,负责摆渡的老船夫,在难却盛情的收下过客的一枚铜板后会转送一大把的烟草叶。

  这片水土里的翠翠和爷爷,一段迷离朦胧的爱情,也便是全部了。

XGS_2711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