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亲王的小说,向来天马行空,比如刚看完的《太白金星有点烦》。而这本书,则是历史纪实,一个以虚构为业的作家写这个干嘛?他写的比起历史书,能多些什么看头呢?

  原因之一,可能历史书上没有。比如已经被拍成连续剧的《大明丝绢案》,虽然故事性很饱满,但若放到《明实录》里,也许仅一句冰冰冷冷的话而已。长久以来,我们对历史是有目的性的,它得总结经验和指导未来。所以历史书上总是烛照万年的规律总结,视角也放得太高,高到丢了日常事和人情味,那些鸡毛蒜皮、那些家长里短、那些人间烟火都不见了,而这是老百姓的全部。即使有些讲述者刻意放低了视角,那也只是停留在庙堂之上、文武之间,关心的依旧是少部分社会精英,再往下,几乎没有了。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社会底层的心思想法,是被历史所忽略,即使提及,大概也就是“民不聊生”、“民怨沸腾”之类的高度概括。

  中国的历史很长,这些多如牛毛、繁如星河的琐碎故事也确实也放不进去,后世也没人能提起兴趣,不认识你,谁愿意听你唠家常?所以,哪怕整理出了《丝绢全书》,也终将被淹没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

  原因之二,阅读史料过于枯燥,如有一个写小说的人,能用一种不那么学术的方式把这精彩的故事陈述出来,也许会有趣。甚至可能发现,原来没有虚构的历史也如此迷人。

阅读全文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我看来,人世的一切,多么地无聊、多么地腐败乏味,一无是处啊!呸,呸,这是个荒废了的花园,一片冷落,那乱长的荆棘和野草占满了整个园地。

  比起复仇,美好理想和无情现实的冲突,是个更加触动个人心灵的主题,而且几乎是个永恒的主题,因为每个人都在经历。这种理想幻灭、现实打击的失落感,几乎成了每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或大或小的个人悲剧。那些爱情里的“一寸相思一寸灰”,就是古人在倾诉着这种失落、痛苦和无奈。

  哈姆雷特直奔奥菲利亚家中:于是他轻叹一声,好凄惨、好深沉,仿佛他整个儿躯壳都被震碎了,生命都完了。这以后,他放开了我的手,转过身去,可又回过头来,朝我看。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也是最负盛名的剧本之一,被认为是能代表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它和《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并称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作品。

  最后的哈姆雷特留下一句话,让人回味无尽:一切都归于沉默。

阅读全文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年出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也就是故事的发生地。她短暂的一生里,虽然并未留下太多作品,但只一部《飘》便足以奠定了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这本书的名气足够大,英文为《Gone with the wind》,又名《乱世佳人》,到了如今才细细品读。

  虽说是爱情故事,但真正打动人的却不仅仅是爱情。全书百万余字,从点点滴滴描绘,让人彻底融入其中,跟随着南北战争、跟随着时代巨轮、跟随着人物命运而悲喜相交。
  名著里,是能看到我们自己的。

  一场南北战争,毁掉的不仅仅是南方的种植园经济或黑奴制,还深刻改变了南方固有的价值观念、传统的文化生活,战争以最直接和最快的速度结束了一个时代,对南方人心理所产生的影响,要深远得多。甚至不少人会后悔没有飞蛾扑火般地投入战场,看似英勇地牺牲比成为历史弃儿,毫无尊严的留着空虚的皮囊要好。
  而斯嘉丽是勇敢的,她凛然面对各种现实,成为了不畏生活的强者。是啊,今后五十年内,整个南方会不断有女人眼睛里带着凄苦的表情回首前尘,缅怀消失的时代、死去的男人,从心底里唤醒那些徒增伤感的记忆,怀着痛苦的自豪感忍受着贫困的煎熬,因为她们拥有这些记忆。但,斯嘉丽绝不回首。

gwtw

阅读全文

  大部分畅销书在短短一两年,能高距消费排行榜,有些书甚至能每十秒就能卖出一本,畅销之高,令人咂舌。可流行的热潮一过,也许就变成了废纸一张,在读者的脑海、心灵上留不下任何痕迹。我们这些年所经历过的畅销书,大抵如此,火得快也灭的快,一瞬而失。
  当然,有些书是可以一直畅销的,在中国的这份书单里,显然会有《红楼梦》的一席之地。它跨越了几个时代,跨越了百年,从手抄本到木刻活字本,再到石刻本,它不仅没有消退,反而随着时间而愈发影响深远。

  蒋勋说,《红楼梦》最迷人的部分全在生活细节,并不是情节。
  读久了会发现自己也在其中,有时候是林黛玉,喜欢孤独,有时候是薛宝钗,在意现实的成功,有时候是史湘云,直率天真,不计较细节。金陵十二钗,或许并不仅仅是十二个角色,她们更像是我们自己的十二种不同生命阶段的心境,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能找到适合自己不同阶段的形态。

  一读再读,看到的人物就不再只是风光亮丽的主角,还有作者用极悲悯的笔法写出的贾瑞或薛蟠。他们沉溺在情欲中无法自拔,他们找不到生命上进的动机,他们或堕落,或沉沦。作者只是叙述,没有轻蔑或批判。所以我们才会在贾瑞或薛蟠身上发现自己的一面。一本让你不断看到自己的书,是值得阅读一生的书。

jxshlm1

阅读全文

  华夏文库的佛教系列,还有几本没读,出差路上带着,这次是《白衣的智慧 弘法居士》。

  居士,字面解释就是居家之士,古代指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含有隐士的味道。
  东晋时期,居士是指那些上层有财富又信仰佛法的信众。后来,普通信众也开始称“居士”,比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欧阳修自称“六一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到了如今,基本只有信佛的才成居士了。

  比较有名的佛教居士,在书中做了些介绍:南朝的傅翕,唐代的王维,宋代的苏轼、张商英和黄庭坚。
  我们比较熟悉的,比如王维,被称作诗佛。“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两首诗,佛家意境满满。
  苏轼,是否信佛是有待论证的,但确实和佛有着不解之缘。我们比较熟悉的典故,是他曾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当他很自满的送给归宗寺的佛印禅师后,却被批了“放屁”两字。这可把苏轼气得够呛,马上从黄州过江,来到寺庙评理。结果却见门上贴着“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瞬间明白自己的意境差的还远,意境不是仅仅靠言辞的,大笑不已。

byjs

阅读全文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