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懂中国的艺术很难,因为它几乎从来没有追求过表面的东西,向来有着更深的精神内核追求。有些肤浅的艺术品,看下像不像,知道人物背景,基本就了解大概了。而中国那些传世之作,会不屑于表。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中国艺术的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集体倾向,了解他所处的时期和社会背景,也许是第一步。商和周的青铜器有着很大的差别,原因便是中国社会整体认知所处的不同阶段;安史之乱前后,唐诗的内容大相径庭,同样也是因为艺术的土壤已然有别。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知道创作者,他经历过什么。比如书中介绍了几幅书法,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李白的《上阳台帖》、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这些书法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背景,对我们理解和评价这幅作品,尤为重要。若是不知道颜家满门忠烈的故事,怎么能感受到书法作品中,由浓墨到枯墨,几乎用着笔杆要把纸戳破的那种心情。没有这种心情,一幅涂抹多处的草稿如何能成为“天下行书第二”。
其实,有些观点比较陈旧或已有人总结,算不得新颖,甚至就是照搬,不过整体还是挺好,也顺便关注了“意公子”的抖音号。单看书皮,她所追求的是句句有梗,是快餐文化,所以受众并不是对作品有一定了解的人,而是几乎不了解的大众,得以有些谈资,能在茶余饭后谈笑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