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随着国民党节节溃败,上百万的军民随蒋介石来到台湾。刚开始,大家还坚信能随着委员长打回大陆与亲人团聚,可随后希望越来越渺茫。国民党为了安置他们,建了一些简易房,还有日治时期的遗留建筑,很简陋,形成村落,称“眷村”,据称有800多个,即使到了如今,国民党军管的还有530多个。
那时台湾很落后,蒋经国便亲自带着20万年青军人进入群山连绵的中部,修建了从西部到东部的中横铁路及苏花公路,披荆斩棘、风餐露宿,纯靠人力拿着简单工具开凿,给台湾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这些人其实很凄惨,没文化,年龄也越来越大,除了苦力,基本没谋生手段。离开大陆时,家有老有小,好多还是新婚不久,如今却在眷村苦苦熬着,慢慢失望,慢慢老去,没家人一点信息。一旦老了,无亲无故,孤苦伶仃,当时国民党政府称他们为“荣民”,建些“荣民院”进行安置。可陈水扁一上台,就改了称呼为“中国难民”,停发养老金,如今都成了国民党的自掏腰包。
我们比较熟悉余光中的《乡愁》,那符合大陆需求。而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的创办人之一、民国四大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一首《望故乡》,其实更加感人: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清净农场,便是当时为安置台湾老兵而建,给他们从事农垦,为了能养活自己,如今成了景点。
从台北到台中,其实,处处都有眷村。可眷村虽然苦,但国人到了哪里都能出人头地。眷村也出了很多名人,比如邓丽君、林青霞、宋楚瑜、李安、任贤齐、郭台铭等等。
那一段虽然苦,可如今两岸关系虽还有隔阂,但已不至于断了三通,基本已来往自由。那一代人的痛苦,也希望不要在下一代里再次出现。如今,当年的老兵有些团聚了,有些不见了,有些永远的散了。历史该让我们铭记,铭记痛苦的时候,也铭记如何避免继续重复这些同民族内的悲伤分离。
景区内有些人文景观,但很少,也没有多少人看,好多关着门,来此的人主要还是欣赏自然景色,然后想着当年在此劳作的国民党老兵,是如何建设、是如何思乡的。当时的景色自然没有这么美,他们大概也不会想到,以后会有很多大陆人来到此处,只是为了旅游。
景区还找了几个新西兰老外,进行剪羊毛的表演,伴随着主持人台湾人特有的幽默,倒也轻松快乐。
现场大陆人比台湾人还多,所以两岸关系也时常被调侃,如今自信了,反倒觉得有趣,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