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

  雷峰塔和雷锋无关。

  此塔是公元977年,吴越国王钱俶因宠妃黄氏得子而建,原名“皇妃塔”、“黄妃塔”,又因建于南屏山的雷峰之上,故得名“雷峰塔”。北宋年间曾遭受严重损坏,南宋期间重修,之后被列入西湖十景。后在明嘉靖年间,遭倭寇焚烧,仅剩下了砖砌塔身。
  反倒是这种残缺与白娘子的传说相得益彰,更为人们津津乐道,“雷峰残塔紫烟中,潦倒斜曛似醉翁”。康熙、乾隆二帝也前来游览题诗,后成雷峰夕照一景,闻名遐迩。网上搜到了残塔照片,确实更美些。

  有时候去的地方越多,反而越觉得到的地方少。
  到雷峰塔,并不是因为它的历史,它的外观,而是因为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的《白蛇传》,如果算上今年到过的与《孟姜女》相关的山海关,那么还剩《梁祝》和《牛郎织女》,也该去看看的。

  到江南,该听听昆曲的,以前一直想听《牡丹亭》,到这里可以听听《白蛇传》,听听那段传奇。


  国人的小学课本里有篇鲁迅的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所以大多数人都知道雷峰塔倒了,时间也许模糊,那是1924年9月25日。
  如今的新塔建成于2002年,五层八面,采用钢结构框架,外墙包铜,台基9.8米,塔身45.8米,塔刹16.1米,合计71米,全塔一共用了280吨铜。仍然立于原址之上。


  夕照毓秀的影壁。


  进入口,上有匾,书“雷峰胜境”。


  因为是新建,所以对建筑物本身已无太多兴趣。


  其内有导游讲解,可以看到新塔的下面便是老塔,新塔就建在老塔遗址之上,并设有玻璃罩,保护住了老塔遗迹,成了新塔包老塔的模样。以新护幼,挺温馨的感觉,也让人对新的钢铁架子好感倍增。

  相传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那段时间人们迷信,相信雷峰塔因为压着白娘娘,沾有仙气,它的砖块可以祛病安胎,甚至无病不除,所以很多人偷回家,磨成粉末入药。并且西湖湖边多蚕农,频频遭受蛇的侵扰,损失惨重。民间有传言,雷峰塔能压白娘子,自然可以降蛇辟邪,所以塔砖不断遭受盗取。
  终于,1924年,它倒了。虽然并未倒在人们对白素贞重见天日的期盼中,却也是应了人们心意,舒一口浊气。鲁迅说,“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塔顶,穹顶的内壁金碧辉煌,据说有2000多个塔龛,内放小型阿育王塔。穹顶顶板上方,是天宫,内放一些珍贵之物留给后人。


  这里可以俯瞰西湖全景,但似乎天空略显单调,所以广角出来的照片一般。


  今年去了几个有湖的美丽城市,比如济南的大明湖、南京的玄武湖、杭州的西湖、无锡的太湖,相比较起来,大明湖与城市融合最好,映着古屋清泉桃花;西湖文化底蕴最深,伴着神话诗词传奇;玄武湖更有生活气息,古老沧桑安逸;太湖除了三白,实在没有多少印象。还有几个靠海的城市,比如珠海、青岛、秦皇岛、上海等,珠海空气最好,相对休闲;青岛匆匆忙忙,城市很美;秦皇岛海鲜不错,沙滩很棒;上海厚重惊艳,一片繁华。当然,这只是所到之处,所见之景,以偏概全之言。

  不论生活所在的天津还是北京,都在市内缺少了一片水,一片人们引以为傲的水。


  远望,高楼林立在湖边。
  没有什么环保、自然、保护等高高在上的道德制高点,也没有仇视工业发展,仇视钢筋水泥的激进眼光,作为一个匆匆而过的游人,感觉西湖与城市融合得很好。



  黄昏,那一条长提,便是苏堤了,纪念着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苏东坡。


  这个角度看净慈寺,重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覆着黄色琉璃瓦,映在层层绿树之间。


  隔窗再望西湖,准备下了。


  塔内不同层,有着不同的展示,有深浮雕,讲述了白蛇传的故事,很精致,也很惊艳。


  雷峰塔在2001年准备重建的时候,对塔下千年前的地宫进行了挖掘,其位于地面2.6米下,洞口用方形石板密封,石板上是一块重达750公斤的巨石。其内出土了不少文物,其中包含一个高度50厘米,重100公斤的神秘铁函。
  01年3月,铁函被打开,里面出土了一个银质鎏金的阿育王塔,还有其他文物。此塔通高35厘米,底座边长12.6厘米,略有水锈,镂空雕刻,极其精美。据考证,其内金质容器供奉着释迦牟尼的佛螺髻发舍利。


  去吃饭的路上,还有些时间,在西湖边闲逛。
  真的好想在西湖住上三五日,每天吹吹微风,逛逛风景,看看日落,品品龙井。


  夜深。

作者: xiaogs

喜爱旅游、户外、摄影。

《雷峰塔》有2个想法

    1. @忘想, 能被广泛流传成传奇的,自有他的美丽。当时看电视,很为白娘子的执着而感动。尤其看到许士林拜塔,白娘子出来,感动的一塌糊涂。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