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怀太子墓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太宗李世民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容止美”,遂召入宫,封才人,赐号“武媚”。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武则天和其他没有子女的妃嫔进感业寺削发为尼。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高宗李治的孝服期满,武则天再度入宫,而此时已有他的身孕。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李治驾崩,此时武则天将近六十。

  把关键点的时间放上,我们再看武则天和李世民,他们虽然在一起十二年,但未曾有孕。反倒是和李治前后十三年,却生了四男两女,共六个孩子。基本两年一个,身体没有休息。李治驾崩的时候她已六十岁,所以面首虽然有不少,甚至称帝后还设控鹤监,男宠达千人,但再也没有生育。应该是年龄到了,武后没啥顾虑的。

  她的长子是李弘,曾被封为太子,因为两个人求情而得罪武则天,并逐渐失宠。至少还算幸运,是病死的。高宗很喜欢他,追封为皇帝,所以是以帝陵形制葬于洛阳唐恭陵,不用来乾陵陪葬。武则天的三儿子李显、四儿子李旦,都当过皇帝,自然也不用陪葬他人。二儿子李贤便是章怀太子,陪葬乾陵,即章怀太子墓。
  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夭折,葬于寺庙;二女儿太平公主因谋逆罪被李隆基所杀,至今不知葬何处。


  还是得说下李弘向武则天求情的两个人,还要引出武则天大女儿夭折的野史。

  虽然李治和武则天在太宗驾崩前便已有了禁忌之实,但皇帝哪有几个痴情的,武则天一进寺庙,李治便将她忘得一干二净。直至转年太宗的忌日,李治在寺内才再次见到了武则天,正史记载:忌日,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
  此时,高宗李治的皇后姓王,正在和萧淑妃争妒,但因无子而逐渐失宠。王皇后看到这一幕后,便主动请求李治将武则天纳入宫中,她这个后宫之主一开口,这段不伦的事情就方便多了,毕竟那是父亲的妃子,一众大臣反对。王皇后本想着借武则天打压萧淑妃,可武则天逐渐一人独宠,王皇后便又开始联合萧淑妃与武则天斗,哪里会是对手。最后被以谋行鸩毒的罪名贬为庶人,又被武则天责打一百臀杖,然后砍掉手足投入酒缸,骨醉而死。其家人全部流放岭南,并追改他们的姓氏以示侮辱,王为“蟒”,萧为“枭”。萧淑妃的女儿毕竟是皇帝子女,所以长期幽禁在宫中。李弘所求情的对象,就是这两个公主,触了武则天逆鳞。
  很多人认为李弘是病死,正史也是如此记载。但因为高宗李治后期身体不好,有了提前禅位给太子之意,这显然会成为武则天进一步掌权的障碍,故有说他是被武则天鸩毒而死。
  野史很多,关于武则天大女儿夭折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王皇后所害,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自己掐死,然后陷害王皇后。对于武则天这种饱受争议的人,各种野史都不缺的。

  李弘死后,李贤被册立为皇太子。他比较有才,也比较受朝臣欢迎,二十多岁时已经能招揽文人注释晦涩难懂的《后汉书》了,其亲笔点评的被后世称“章怀注”。也许这也是他不被武则天讨喜的原因之一,不易控制。野史中,武则天最心仪之人,甚至还有段禁忌之恋的是明崇俨,他曾数次帮武则天出谋划策,协助她度过一次次危机,是个神神叨叨的人,精通巫术、相术和医术,但被意外刺杀。此时的大臣们不希望腥风血雨,说他是被鬼神所杀,而正史说他是被强盗所杀,但这些不重要,关键是武则天认为他是被太子李贤所杀。因为随着武则天逐渐成为权力中心,已威胁着太子未来的继位风险,而且她和明崇俨的亲密关系惹得满城风雨,太子屡有不满的表达,明崇俨更是在武则天前没少说他坏话,再添油加醋地加上点鬼神之言。
  转年,李贤被以谋逆罪贬为庶人,然后流放巴州。武则天登基后,便派人去逼令自尽,年三十一岁。

  章怀太子李贤的身份是极其特殊和绝无仅有的,父亲李治当过皇帝;母亲武则天当过皇帝;大哥李弘岁是太子,但死后被追封了皇帝;三第李显当过两次皇帝;四弟李旦也当过皇帝。就他没当过。
  李显复位后,以亲王身份将其陪葬乾陵,就是章怀太子墓。同样被盗过,在这能见的文物除了壁画,就是一部分在乾陵博物馆展出的唐三彩。




  博物馆里有壁画,是复制品,修复过的。颜色鲜艳一些。


  唐代以胖为美,诚不欺我。


  地宫开放,可直接进去欣赏。











  仔细看得话,损毁还是很严重的,毕竟一千三百多年了。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