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

  绍兴,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名人较多。

  其产生名人的时期,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春秋战国的吴越争霸,以勾践为代表,还有活跃于此地的范蠡、文种等。当然也包括西施。二是两晋相交的永嘉南渡,以琅琊王氏中的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兰亭集序》已成了绍兴头牌。当然也包括“王谢”之一的谢安、谢灵运等。三是南宋建国之初,以赵构为主的一众朝臣,不仅给了这座城“绍兴”之名,也带来了陆放翁的风骨遗韵。四是民国时期,以鲁迅、蔡元培、秋瑾为代表,从文、从教、从政,点醒了不愿醒来的国人。

  绍兴历来重文教,自科举创立,出了文武进士1300余人。这和“浙东唐诗之路”有关,其为中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另一条文化之路。自杭州经绍兴至台州,虽然仅200公里,但仅唐一朝便有四百余位诗人到过此,并留下了数不清的脍炙人口的诗词。绍兴在其中心地带,家家梁堂有诗风。

  但绍兴之名盛,离不开南宋一朝。不仅是名字,还有之繁盛。北宋被金所灭,先立张邦昌建伪楚政权,后又立刘豫建伪齐政权。赵构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在商丘振臂一呼,天下响应,遂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但仅半年后,便以南巡为由逃亡扬州、苏州、南京、绍兴、杭州等地,甚至因惧怕金兵,还在海上躲了段时间。

  绍兴这座城,成了他的福地。

“>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赵构第一次到时称“越州”的绍兴,后因金兵逼近而逃走。建炎四年(公元1129年),又再次回来。

  再来后的次年,赵构在越州大赦,敕曰: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并取首字改元绍兴。“绍”为承接、继承,“兴”为振兴、中兴。那段时间也是南宋在战场上最得意的时刻,之后又升越州为绍兴府。

  绍兴之地往前千年,有勾践的卧薪尝胆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隐忍,正好适合南宋建国之初的状态,估计也给一众君臣带来了莫大的精神支撑。

  可惜,赵构没有勾践的志向,任用秦桧,杀害岳飞,割地纳贡,对金称臣,算不得好皇帝,但我们也很难用昏君、庸君、暴君、明君去定义他。能重建宋朝,他显然绝对够聪明,只不过他的价值观是护己之利,如能护住自己的安全和自己的利益,他不惜丢掉半壁江山,或者杀掉几个忠臣,亦或死多少百姓,所以才有了他在岳飞被杀之后的一句话: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若当了皇帝,便会是整个国家的不幸。

  因为一直尊汴梁为都,所以赵构所到之处,只称其为“行在”,寓意巡行之地,不过文人的爱面子之辞。虽然绍兴最终没成为南宋古都,但也只是少了一个都城之名而已。如今战争已远去,走在古城仓桥直街,小桥流水依旧,是否还似当年。

  乌篷船,似政客登场,船行有波,船过无痕。

  绍兴的最后一站,是东湖。其自春秋战国之时,便有人在此凿山取石,至隋朝,因修越城所需,开始了大范围开采,最终留下了今之所见石宕遗迹。“宕”是越地方言,为采石场之意。

  清末,陶渊明的后代陶浚宣在此筑堤围湖,修桥建亭,渐渐成了一处江南园林和风景名胜,甚至有了“浙江三大湖”之名。现为国家4A级景区,是绍兴乌篷船游玩的首选。

  刚进景区时,湖面似镜。

  五一假期排队人的很多,不过处于松林之中,倒也绿意浓浓,凉风习习。

  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终于坐上了乌篷船。若再晚十分钟,恐怕都要放弃了。

  作为婚船的乌篷船。

  景区的秦桥。

  石宕。

  仙桃洞。

  途中风景

  亭子。

  霞川桥。

  终点码头处的石宕。

  景区有两处码头,可以坐船进,走路出,领略不同的风景。如果是假期或者入口码头的人太多,也可以走路进,坐船出,错峰排队更容易些。

  逆光下拍乌篷船。

  非逆光的乌篷船。

  景区入口排队坐船的码头。

  司机很给力,比滴滴预期的时间快了一倍,所以到高铁站的时间也显得充足了些。离开绍兴时,还有些不舍,毕竟时间太短,而绍兴是有多面的。

  这是第一天的傍晚,在城市的广场上,看了一会音乐会。一些我们不大熟悉的乐队们,唱着自己主打的歌曲。背景是火烧云,很美。

  夜晚,绍兴的大善塔,给人一种安详。其始建于南朝,现存建筑为南宋时期重建,历代有重修,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 , ,
Trackback

only 1 comment untill now

  1. 总是一座充满故事的城市

Add your commen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