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之后,出差广东,坐在广东到深圳的高铁上,思考着要去的地方,和那里的人。类似于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城市,人也有不同。有些人乐观,有些人悲观,这是性格问题?还是选择问题?
身边有些人,总能在避开自己的不努力、不上进、知识储备不够、能力不足后,从客观上给自己的不成功、遭冷遇、升迁无望、薪资不高、社会底层找到合理开脱,比如:某人生意做得好,因为社会关系硬;某人这次升职,因为送了领导很多钱;某人能有今天,还不是靠着父母运作。仿佛自己的一切失败,都是外因。
王朔曾说过,大意为,人们往往对社会上的一切事,非要往最下三滥的地方想才能安心,才能给自己的不努力和失败找到借口,并且证明自己有着一双洞悉世事的眼睛。不承认和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是一种自卑。而若不去正视,就不会想到改变,那自卑就成了常态,失败就成了必然。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月晕效应,以前给公司员工培训的时候还讲过:
当你喜欢一个人时,你会在现实中寻找印证,包括一些似是而非没有实证的,来佐证这个人的好,让他达到你心里的预期,哇,果真如此。同理,当你不喜欢一个人时,你更加关注他不好的方面,并不断扩大,甚至一些没有调查核实的,都理解成他不堪的作为,并让自己不满的情绪在心底宣泄,进一步强化着。不喜欢张三,他的一切负面事情,都愿意信以为真;喜欢李四,他所有不好的事情,则都能找到合理解释。不仅对人,对事亦是如此,这便形成一个结果: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样子。
我们相信关系决定升迁,就会发现很多官官相护;我们相信钱规则,就会发现很多钱权交易;我们相信不公平,就会发现很多不公平现象;我们相信努力,就会发现很多付出与回报;我们相信美好,才会发现社会很多美好正在发生。地铁上有人让座,有人觉得那是应该的,有人觉得那个人很善良,便为简单一例。
再更进一步:你相信什么,才看到什么;你看到什么,才追求什么;你追求什么,才拥有什么。所以,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相信什么,他的未来就会拥有什么。
飞广州的飞机晚点,在跑道上停了四十分钟。后排一人看到了乌云,说要下雨,坏天气,影响出行;旁边一人说又晚点,真是点背;而我则发现西方有些亮光,想着飞机若是能再晚一会,等一等,说不定会有场异常壮观的火烧云。
小时候,我们容易相信任何事情,然后被老师、被家长、被社会教育不要轻信陌生人,有很多坏人,所以我们是在害怕中度过的童年,怕任何年纪稍长些的坏叔叔,害怕胡子多的、害怕光头的、害怕戴墨镜的、害怕纹身的,渐渐成了条件反射。
一个漂亮女孩,怕一个人走夜路、怕一个人打车、怕一个人出行,因为她认为世上有很多坏人,不能轻信陌生人,否则会出事。她刻意记住了很多漂亮女孩被害被骗的新闻,加深了印象,之后又喜欢不断热衷于搜集类似的故事,告诉自己学学教训,莫重蹈覆辙,结果变得不再那么容易相信他人,哪怕没有胡子、不是光头、不戴墨镜、没有纹身,哪怕和那些新闻里的坏人不一样。
其实,盲目相信和盲目不相信,都是一种幼稚的行为。
在有了一定经历以后,我们发现,在难以建立相信的成人的世界里,反而见识越多的人,越容易相信。哪怕你说的很多事情,你自己都不大确认,他们依旧会若有所思,而不是贸然否定,从他们嘴里很少说出“怎么可能”四个字。
首先,见识越多,越对自己的能力自信,越有信心应对这个世界,他们有把握先去相信,而不怕受骗;其次,见识越多,越容易走出自己的小世界,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与自己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价值观,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与众不同的人生,同样是精彩绚丽。从轻易相信到凡事质疑,是理性提升;从凡事质疑再回到愿意相信,则是格局升华。
见识和格局让我们变得宽容,去相信任何事情中人性好的一面,也容易原谅人性中不好的一面。懂得了一些不认可的事情存在的道理,懂得了尊重每种价值观的选择。
他们都如同一颗星,给人信心。
网上有段话,人民日报副总编在北大的演讲:“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再相信。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顾城说: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身边很多人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其实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不再相信。很多人因为不再相信,避免了一切美好的开始,失去了一切可能。
在深圳的半夜,睡不着,泡一碗面,思考着这些。
酒店的壁画,似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