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城市呆的久,印象未必越深。本次出差,在厦门只住了一晚,写了三篇文章,而在福州住了两晚,但对于它的印象,似乎就是炎热和炎热,没有多少。
所以,写点别的吧,比如历史。
福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汉高祖至汉武帝间,其曾以闽越国国都的身份而存在,是“百越”的一支,后被汉武帝灭国、毁城,然后强迁其居民至江淮,福州落寞。
唐朝之后,中国进入大分裂时期,其为“五代十国”中的一国,是王审知的闽国,福州为国都。不过,闽国仅存在了30多年,便被南唐灭国。南唐是“十国”中最大的,它的最后一位皇帝很有名,李煜。嗯,就是那个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南唐后主。
中国不大,多看历史,会发现处处有熟人。
清初,朝廷实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的海禁,至康熙又施行了把江、浙、闽、粤、鲁等沿海居民内迁三五十里,甚至两三百里的迁界政策,这便是我们常说的“闭关锁国”。
海禁不直接伤人,但残酷的迁界却是死了数万人,把那个距离内的人,限时三天搬走,然后便烧成荒地,成为无人区。清政府,还是我们经常歌颂的康熙帝,对海的恐惧、对上万公里海岸线的恐惧、对南明的恐惧,已经到了这种病态,看宫廷剧是想不到的。
当时沿海的各大城市,包括福州,经济再次遭到重创。直至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后,迁界政策结束,当然海禁还一直存在,但福州的经济已开始得到恢复,并重新进入了发展期。
有人说,福州的文化之根在三坊七巷。
其形成于唐后期,到清中期发展为鼎盛。即使如今,依旧存有古建筑200余座,被称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列为了5A级景区。
定酒店的时候,特意选在了附近,因为工作时间赶,这样还能逛一下。
谈判,还算顺利,得到不少信息,对以后的案件判断有好处。下午的安排被临时取消,而飞机是转天上午的,闷热的福州下起了雨,顺便逛了逛三坊七巷。
如今广义的三坊七巷包括:“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一街,即南后街;一河,即安泰河;一山,即乌山。
从北开始进,沿着南后街而走,西侧是三坊,东侧是七巷。
说到福州,该是个温柔水乡,这方水土总要养育几个惊艳女子吧。想起一个人,林徽因。
曾读过一本林徽因的传记,不过是白落梅之笔,辞藻华丽,内容虚浮,刚才又拿来翻了翻,才发现今年读的书实在有些少了,想着买本《人间四月天》,试试这些柔美的语句。说不上喜欢林徽因,也没有什么太多好感,那就查查在福州还有什么人。
还真查到一个,叫慕碧云,她的故事收录在《南浦秋波录》中,是排在首位的青楼才女。
她的养母是个名妓,所以她从小到大生活在青楼里,虽然总有些纨绔公子、迁客骚人、亦或文青墨客、江湖侠士对她垂涎,可她却一直不为心动,直至见到一个南京的余姓书生。两人一见钟情,要私订婚约,可养母提出的聘礼要数千金,书生只能回家去筹,被限期半年。
书生回家酬金,赶回福州的时候,遇到了风雨,耽误了半个月行程。就在这半个月,慕碧云望眼欲穿,苦等不来,以为或者书生变心,或者书生无能为力,亦或只是欺骗自己感情。养母逼着她去接客,去见一个富商。慕碧云在席间陪酒唱歌,歌声凄凉悲惨,满座皆惊。歌罢,自投闽江而亡。
书生第二天中午赶到,知道来龙去脉后悲伤不已,依旧把钱给了养母,赎了遗体,带回南京,葬在了莫愁湖边,书“爱妻慕碧云之墓”,相守到老。
她有一首诗:
一过清明倍黯然,万愁俱到落花前。通辞婢让红鹦鹉,抱病人如白杜鹃。南浦阿谁还送别?东风似此又孤眠。从来不下伤春泪,也算无情负少年!
别了,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