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来来往往已不知多少回,能记得起来的也差不多十来次。但带着相机,似乎还是第一次。人有的时候真奇怪,越是觉得熟悉,越是不懂得欣赏和珍惜。看了看博客,天津这个土生土长的家乡,也只留下了3篇内容,占了全国的1%不到。
外滩,本是黄浦江边的一块自然滩地,经纤夫们累月积日地踩踏,出来一条曲折小道,人称“纤道”。后鸦片战争时而被殖民者相中,成为了租界。紧接着,西方各国的银行大厦相继在此建立,使其成为了老上海的“金融街”,又有着“东方华尔街”之称。百年后的今天,这里依旧留存着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外滩原指江边西侧,而东侧随着浦东开发区的发展,日益繁华,似乎更为受关注了。
有内容的照片也许更有意义,所以虽然在这个角度还有其他照片效果更好些,但这个画面上有个等了好久才拍到的“心”,便显得格外令人中意。像是浮在黄浦江上,像是悬在楼宇之间,江水清,浸浮华而不染,江水动,处躁动而不扰,夜色中久久凝视着,竟似乎有了些脉动。
年底了,开始想着补上今年的游记,看着这一年去过的地方,拍过的照片,不免有些伤感和怀旧。想着找个时间整理一下最近的照片,却总是那么乱糟糟的,工作、心情,还有那些与硬盘容量争斗而不知所放的照片,空闲时光变得奢侈难触,写篇文章总会无奈地时断时续。
二十四节气已过了大雪,半夜人静,多愁善感的文艺范儿乍起,想着了角落的吉他,还有那首一直未曾弹起过的歌《当我想你的时候》。
黄埔江是长江的最后一条支流,与入海口近在咫尺,江边灯火通明,凉风习习,看着每次到上海都会为之着迷的漂浮在这个城市夜空中的云,透亮的景色,如同彼时的心情。
上海的外滩来过了几次,匆匆忙忙,如同这个城市给人的印象。似乎只有到了大自然之中,到了寺庙之内,才会有那种静下心来的欣赏,才会有那种虔诚的目光。来来回回,上海的外滩如果国内的大多城市,也只记得一个大概:好一派热闹。
这也许还是自己的局限,除去自然和信仰,除去那些远去古老的遗留,还要懂得欣赏身边事物,尚古薄今而以年代唯论,如同应县木塔给人的震撼远远大于鸟巢,这也许并非是个好命题。
下到路边,沉稳的建筑,厚重的繁华,车水马龙,人影婆娑,竟似有了一种穿越之感。亦或是那种似曾来过,似曾相识之感,更像是一种从前。只是少了印象中,老上海大世界里传出的靡靡之音和几辆黄包车。
时常出现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的画面,让我的各种记忆羼杂,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故事,一并涌起,辨不清晰。落花流水般的故事朝放暮歇,随时而迁,嬉笑怒骂而成的文章风起风落,随世而变,只有那些未被时光淘走,沉淀于黄浦江边的传奇,传颂至今。陈真飞身踢翻了虹口道场的嚣张牌匾,梅兰芳一曲《霸王别姬》绕梁,许文强拉着冯程程远离了世事纷争,张爱玲一袭旗袍合上了《倾城之恋》。
缓缓而行,梧桐沙沙,影落斑驳,也许那些故事便在路的尽头。
并不气派,也不高大,异国的风情,小小的情调。若是喝杯咖啡,拿本小说,带着耳机,扮扮小资,再也合适不过。
一方从浦东机场出来,一方从虹桥高铁下车,拿着没有电的手机朝着并不熟悉的市中心进发,关机前约好的广兰路,竟是一同而至。穿越感的画面,不真实的颜色,在九月份的上海编织着TVB般的情节。
酒店,走廊里大幅的水彩墨画,似乎低调地显示着卓而不同的追求。
在外滩旁边,几十米不过。
感觉按了不少次快门,但最后发现,能拿来的照片很少,招商银行算是仅存的几张建筑相片了。
偶尔会感觉会有另外一个世界,并行存在着,但时间错位着,也许在那里,自己正是这个银行的小职员,十来年前的今天便是那里的今天,正坐在这里办公,迎面来了一个人…
十来年前来这里时,最高的楼还是420米的金茂大厦,如今在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和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在建)旁边,只能算个小个子了。
信不信由你展览馆,一个没有什么兴趣,却无奈跟着而来的景点。是与海洋水族馆和海底隧道一起搭售的景点,据说是世界第六家,中国第一家类似的展览。
不过逛完之后,感觉也还不错。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的一个桥,靠人眼错觉就可以让人晕头转向,差点摔倒,还有玻璃迷宫,进入其中,很有梦幻的感觉。除此之外还有往上流的水,挑战大分贝的小屋和放屁钢琴等等。挺适合带着调皮的小孩子过来。
陆家嘴,中间远处三个细的,从左到右依次是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似乎这还是站在平安保险大楼下照的,左边露的一角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