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城墙去阅江楼游玩,在狮子山下有静海寺,爱国教育基地,免票。
  它修建于明朝,具体日期有争论。有说在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回来之时,有说在郑和守备南京之时,但无论如何,它都和郑和有着莫大的关系。

  静海寺在当年初建时规模宏伟,占地达2万多平米,曾号称“金陵律寺之冠”。律寺是什么?乍听来很深奥很专业。其实律寺里出了有很多的著名人物,比如鉴真。
  每个团体都会有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佛教亦然,释迦牟尼便制定了戒律来约束僧众。但之前,中国的出家人和普通人只有是否光头的区别,出家并不受戒。直至三国魏嘉平年间,印度的昙柯迦罗译《摩诃僧祗部戒本》,请人立受戒规则,出家人才开始受戒。此后,中国僧众也开始翻译戒律,但版本繁多,仪式各异。北魏时,道宣于终南山专心研究律学,创戒坛、订仪式,后来发展成为宗派,为律宗。律寺便是他们的寺庙。
  虽然律宗直到近代依然存在,但已不见当年之盛世,自唐以后便逐渐衰落了。

  静海寺因太平军和日军多次战火的侵袭后,只剩了几处断壁残垣。86年,南京市政府在原址上仿明代风格重建,96年再次扩建,为了它的另一个特殊意义,那便是香港回归。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议约地便在此庙。经过与英方三天的商谈,中方被迫在那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上大书了“大清皇帝恩准”几个大字。割香港、赔白银、开港口、许通商…
  按照历史书的总结,中国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这是《南京条约》谈判处,按当时情景复原的。


  97年,香港回归,对静海寺来说算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节日。如今这里已成为爱国教育基地,讲述着过去的那段历史。

  寺内潮音阁


  进门处可见郑和纪念堂。

  郑和(1371-1433),最近看《明朝那些事儿》才对他有多点的了解。原名马三保,云南回族人。1381年,明军攻陷云南时,其父被杀,年11岁的郑和成为俘虏。那个时候的俘虏待遇可不好,因为要被阉割。后来其在燕王朱棣手下从军当兵,立功勋,被赐姓“郑”,改名郑和。之后七下西洋,立不朽之功,永记史册。



,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