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来,一个好天气。收拾妥当,吃完早点出发。
从明城墙的一个小门进入景区。
是朱元璋采纳高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动用几十万劳工,花了21年建成的。现存的部分已经成了几段,不过仍是世界上最长的古城墙,高度也超了西安、平遥等地,有望成为南京的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
在城墙的拐角处是琵琶湖,由于时间尚早,多为上了年纪的老人,领着欢实的宠物闲步。
湖面上飘着菱角和白色小花,偶尔有几个垂钓者。大概到下午,这里会有很多的婚纱摄影。
走到山脚,坐20路,3站地便到了明孝陵门口。
明孝陵门票70,中山陵门票80(后者包括灵谷寺景区),联票140。不过票面上的标价150,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留下涨价的后路。无学生票,可刷信用卡。联票可免费乘坐三景区间的小火车,免去徒步之苦,景区之间的距离可不算短。
三景区导游费220,单明孝陵也要100,想想刚花出去的280大洋,算了…
景区无电子导游,不过,售票口有宣传单,背面附导游图。
明孝陵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墓,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古都南京的唯一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现在分布于北京、湖北、河北等地明清皇陵的修建均已明孝陵为参考,具有里程碑的历史作用。其占地长达22.5公里,内曾建有阁楼亭殿无数,南朝寺院也有一半被圈入其内。植松树十万余株,养鹿千头,鹿颈挂银牌,上书“盗宰者抵死”。外设孝陵卫,内设神宫监,并派有士兵日夜守卫。可惜,清朝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这里成为太平天国与清政府间的战场,陵区木结构建筑基本全毁。
当年,这可是能掐会算的刘伯温给朱元璋选中的一块风水宝地,背靠钟山,面朝长江,山包天然而成坟冢状。若不是有史书,几百年后,谁能知道这位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的墓主人曾做过和尚和乞丐呢?
朱元璋,1328年生于濠州钟离(金安徽凤阳),小名朱重八。在元代,汉人是不能有姓名的,所以大家都是赵四六、钱二三、孙五一、李八三之类的名字。“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命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即名‘五九’”。常遇春曾祖父常四三,爷爷常重五,父亲常六六;汤和曾祖汤五一,爷爷汤六一,父亲汤七一,等等,皆为佐证。
在元朝,汉人没地位,村里的新媳妇都要把初夜给蒙古保长;百姓不能有武器,菜刀也要几家合用,到也无所谓,反正不是顿顿有饭吃的。那是一个悲惨的时代。
这片土地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蒙古人似乎并不把自己当作主人,有什么拿什么,能拿什么拿什么,很少考虑过持续发展,维护权威的方法只有铁骑和愚化。也许他们所需要的只是这片土地上的“东西”而已。
至于苛捐杂税、生灵涂炭,更是成为各个时代起义军的经典理由,缺失不得。
1343年,旱灾、蝗灾、瘟疫接连来到朱元璋的家乡串门,悲惨的要命,真的要了命。几天内,父亲母亲大哥相继去世。“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不得已,放牛郎朱重八去了寺庙当和尚,可和尚也穷,他便开始到处化缘,俗人称作要饭。
1351年,白莲教首领韩山童自称明王起义,因用红巾裹头,也称红巾军。次年,郭子兴和孙德崖在朱元璋的家乡濠州起义,经儿时伙伴汤和介绍,朱元璋也进了义军。
从小兵开始,直至成为皇帝。朱元璋表现出了惊人的军事能力和政治才能。其看人之准,用兵之神,形势判断之准确,在几千年历史中也着实难得。
也许因为当过穷孩子,感受过百姓的痛楚,也许对历来官民间的鸿沟抱有怨念,尝有愤懑,所以他对明朝官员极其苛刻,尤其对贪污的打击更是到了超过60两杀头的地步。他杀了很多功臣,也杀了很多罪臣,法制之严,用刑之狠,杀人之多都令人咋舌。
哦,跑题了。
在明孝陵景区的正门,可以看到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进去直走便来到神道拐角之处。
我们逛时把景区分为南北两部分,以石像路神道为界。北部是陵区为主,南部为辅。先逛南部,依次:告天石刻碑亭-梅花妆韵-梅花谷-台想昭明-惟秀亭-商飙别馆
南边景色:
梅花谷,漫地的梅花。
走进去,分不清方向,慢慢摸索也别有一番风味。每年梅花盛开时一定很美。
刚好绕南边景区半圆后,重新来到石像路,往东走,到神道的起端:大金门。其原为黄色琉璃瓦重檐式建筑,现仅剩砖石墙壁,面阔26.66米,进深8.09米,虽残破,依旧气度不凡。现为景区入口之一。
往前为四方城,朱棣所建,原有顶为亭,后被战火所毁,仅剩四墙,各有一门,伫立其间,观顶部苍树更显大气,略凄凉。内有朱棣御笔所书“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2746个字赞扬了朱元璋的功绩。
朱棣,朱元璋四子,庶出,封为燕王,镇北京一带。妻为徐达长女。1399年发“靖难之役”,夺侄子皇位,后称明成祖。有修《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征漠北、下安南、疏运河、建北京故宫等名载千秋的功绩,也有杀方孝儒、诛十族、设东厂等残暴不仁的污点。不过,永乐年间的百姓还算幸福。
此碑是一龟趺驮碑,碑高8.78米,龟趺高2.08米。龟趺又名贔屃,是龙的九子之一。相传玉帝不忍心看着元朝末年民不聊生,便给天神刘伯温一把斩仙剑,凭此号令龙王九子变成凡人,辅佐朱元璋带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朱棣后来偷得此剑,也想号令龙之九子,未果。遂花言巧语,骗得喜好负重的贔屃驮起石碑。结果石碑上刻的是朱元璋的功绩,他功德无量啊,自然分量也没边了,所以贔屃被永久压于四方城。其他八子不忍离去,便一起留在人间,不再现身。
关于龙生九子的传说早已有,但说法不一,依据《天禄识余·龙种》中的记载略修改:
一曰贔屃(bìxì),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跌是也;
二曰螭吻(chīwěn),又名鸱吻、鸱尾、好望,形似曾,性好望,能吞火降雨,今屋上兽头是也;
三曰蒲牢(púláo),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级星也;
四曰狴犴(bì’àn),又名宪章,形似虎,好狱讼之事,故立于狱门;
五曰饕餮(tāotiè),形似狼,好饮食,故立于鼎盖;
六曰蚣蝮(bāxià),性好水,故立于桥柱;
七曰睚眦(yázì),形似豺,性好杀,故立于刀环;
八曰金猊(jinní),又名狻猊、灵猊,形似狮,好烟火,又好坐,故立于香炉;
九曰椒图(jiāotú),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
走过四方城,往西,过御河桥,便来到石像路。石像路是神道的第一部分,长615米,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六种石兽,各有一站一跪两对,共24座,均由整块石料雕成。
狮子是百兽之王,代表皇权和威严;獬豸能辨是非,代表公正严明;骆驼来自远方,代表疆域辽阔;大象温顺,代表顺义民心,同时又因其强壮,代表国家稳定团结;麒麟代表祥瑞繁荣;马为征战坐骑,既代表军事强大又代表忠诚奉献。
走到路的拐弯处,有两根华表,又名石望柱,高6.6米,上有雕龙图案,今已模糊难辨。之所以叫石望柱,是因顶有龙的九子之一。
过石望柱,到了神道的第二部分,翁仲路,长250米。这有高3.18米的武臣、文臣各两对,共8座。模样文相同,武相同。
翁仲原是秦朝一名牛人,因抗击匈奴有功,秦始皇大赏,筑其石像立于咸阳。结果匈奴过来后均不敢靠近,吓得连连后退。所以,人们便把石像、铜像统称“翁仲”了。
神道尽头是棂星门,原建筑被毁,为后来新修。无所留恋,过金水桥直走,可至明孝陵寝。
因路程问题,在此先东转,上梅花山,寻找孙权古墓。至于三国,写过好多字了,很想拜拜这位能三分天下的豪杰。可惜找来找去,只得一墓碑。
时代更替变迁,免不了物是人非。站在高高在上,集权于一身的皇帝角度,朱元璋能够在选择墓地的时候,将孙权墓继续留在这,也许已算厚道。
博爱阁
首先看到的是文武方门,原门被毁,现为98年重修建筑。
门前有一石碑,由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所书,为保护明孝陵之“特别告示”,于清宣统元年(1909)所立。
再走,是碑殿,原为孝陵门,被战火毁,清代改建。
殿正中一龟趺驮碑,高3.85米,宽1.42米,厚度0.38米,上有康熙御笔的四个鎏金大字“治隆唐宋”,此碑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刻立。
当时,清入关不久,面临众多的“反清复明”起义,为了调节满人与汉人间的敌对情绪,抚平元代形成的那种外族统治造成的创伤,康熙六次南巡中有五次拜谒明孝陵,对朱元璋治国能力超出李世民和赵匡胤的评价着实不低。
因听得为康熙御笔,留相者甚多,遂作罢。
再走是亭殿,原建筑长57.3米,宽26.6米,台基高达3米,有柱56跟,可见之宏伟,惜毁于战火。现为同治年间重建亭殿,小的可怜,小的不相称。
对比一下台基上的原有石柱,便知道大小相差如何了。
再走便是升仙桥,然后方城、明楼、宝顶。可惜国庆期间维修。
在此表示一下不满,虽说这个时候维修可以顺带保护一下文物,可国庆期间来这里的大多为外地人,很多慕名而来却被告知主要部分维修,大家又不大可能浪费车票和时间再去选其他地方。于是,算了,看吧,景区有些不厚道了。
透过装修挡板所照,仍能感受这个长75.26米,宽30.94米的大家伙。
出来,东走,来到明东陵遗址,这里葬的是朱元璋长子朱标。朱标做了25年太子,熬到朱元璋65岁的时候去世,至死未登基。其子朱允炆继位,后被朱棣推翻。
如今的明东陵只有如下景象。
附:回来查资料,有说明孝陵布局为一北斗星。仔细观察后确实如此。找到导游图后附照片为证。
哦?北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