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单听名字就知道很枯燥了,如果再看看那个单调的封皮和毫无卖点的目录,很多人一定相信买它的人多数是戴花镜长胡子的老头或者埋头苦背明天考试的悲催学生。
我在网上选中它,理由也算牵强,一是刚从西藏回来,迫切地想了解了解西藏的历史,而西藏的历史自然离不开吐蕃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二是曾经去过大理,对南诏国的兴趣蛮浓,于是也纠结到了吐蕃;三是去年到内蒙古额济纳旗,党项那悲催的命运,在遇到忽必烈之前,始终牵绕着吐蕃与大唐;四是,很多理由都归于一个选择,我便来挑选了,而又实在没有其他更有意思的描述吐蕃历史的书了,京东还在做着那忽悠人的满一百返一百活动。
这本书不厚,却看了好久,每每都是卫生间读物。
不过这次出差,路上时间久些,又将它放到了旅行箱中。武汉已连绵下雨两周,天气预报说还要两周。一个北方人着实受不了这样的天气,借机出差,去其他城市晒晒太阳,免得发霉。有小雨又听着音乐,总是容易静下心来读些书的。
所以这次读得仔细,很多地方又重看了一遍。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
每年的冬季末期,那颗心都会随着春天的到来而蠢蠢欲动,开始酝酿着一次次远行。虽说元旦刚从庐山回来,但那样的路线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颗早已习惯自虐的心。
在8264上闲逛,看到一个帖子《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完)》,点击率1158.64万次,回复1656页。逆流之河独身一人,77天时间,穿越了羌塘。只看了一页,便已中毒而不能自拔。作为对作者的支持,当即上网买了这本书,《北方的空地》,第二天货到。
为本书写序的叫蓝天,在墨脱出事,终生瘫痪,但她所表达的那份乐观、那份力量、那份坚持,还有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诠释,超过了多少健全之人?
有人把户外和冒险等同,更有人将作者这种前无古人的路程直接等同于死亡,我想这种事,真的不好解释。类似于人生是活着是绽放,还有无数责任伦理的争论,永久不断。太多的羁绊与放不下,成就了读者眼中如神一般的作者。但若真去看看作者之前的准备,对电器、对身体、对地理、对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你也许会换个想法。
人生有三件事不宜过多讨论,一是伴侣,讨论多了一定娶了别人的老婆;二是事业,讨论多了一定在做着别人喜欢的事;三是旅行,讨论多了一定走在了别人的路上。
作者自己说:旅行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是痴迷些而已。至于动机并无深刻,就像有些人痴迷篆刻,有些人痴迷美食,有些人痴迷网游,有些人痴迷炫耀……等等,我痴迷羌塘而已。人又是善变的,谁又知道明天会痴迷什么。对于那些一生只痴迷一件事的人才是了得。
或许把大羌塘解释为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阿尔金无人区、昆仑山无人区,更直观。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
旅行,不喜欢匆匆而过。从西藏回来后,对与之相关的历史很感兴趣,一次性买了不少的书。读的第一本,便是《香巴拉的迷途——十四世达赖喇嘛人和事》。
自蒙古军打进西藏,并拥立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后,一大段时间内,西藏成了政教统一的地区,达赖喇嘛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神。直至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被赶下神坛的是当时的头目,十四世达赖喇嘛,这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他碰巧而已。有点像溥仪。
对于共产党分田分地,解放农奴的事情,曾经的统治者,越是位高权重越难以接受,这是人之常情。查到一组数据,解放前的哲蚌寺,拥有僧众上万人,庄园185座、牧场300个、土地5万亩、牛4万头、农奴2千人,每年要收粮租280万公斤,酥油13.3万公斤,曾拥有属寺3350座,其中1018座在国外。故不难理解后来的一些事,由这里起头了。
达赖喇嘛中,被关注比较多的是五世、六世和十四世。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因为创建甘丹颇章政权做到政教统一而成就最大,并且还扩建了布达拉宫,成今天模样;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因情歌而名,借着电影《非诚勿扰》的“见或不见”,又火了一把;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因处于末代,且叛国鼓吹藏独而名。
买书时,除了大量的仓央嘉措诗集和与之而来的情史、野史,剩下的也只有十四世达赖的传记。其他的,只能被安排在合集里面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
出差的路上,身边人都已经睡去,打开了阅读灯,至半夜读完了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不要挖掘很多很多象征意义了,什么这个人物代表什么,那个人物代表什么,这个事隐喻什么,那个事暗示哪些,不用太愤青,这个年代却是没有那么黑暗,黑暗到让别人猜你写了什么,直接点。这就是一个故事,我们已经过了读鲁迅文章的年代。这个时代也不可能再有人拽到随便写一篇文章,然后需要全国人民一起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那个词为什么放到这,而这个毫不相关的句子又代表着作者如何的文笔斗士之情。
所以,文字,只看文字。我是这样看韩寒的书。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
《藏地密码》是被老婆推荐了好几次,我才开始看。也许,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它那十本的厚度,着实有些吓人。亦或者从大学时,便始终只有阅读的兴趣而不见阅读的动作,如今自己总算看透了?
今年去西藏的安排逐渐明晰,又看到藏地密码的书皮上写着:“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于是便开始了阅读。依据老婆的介绍,我应该至少看到桌木强巴他们进入墨脱,这样我们徒步墨脱时会更有感触。
其实,自去年看《明朝那些事儿》时,发现自己原来对阅读的兴趣还是挺浓的。尤其从阿拉善盟回来,始终在寻找关于党项民族、关于西夏历史、关于居延文化相关的图书。从那时候起,也越来越喜欢纸质书。理论上,这应该是大学那几年该干的事。而工作后,由于出差较多,又常常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若染上烟瘾酒瘾不奇怪,越来越爱看书,真是有些怪了。
反正出差多,在车上的时间多,也有了足够的阅读时间。
最近又买了不少的书,主要是配合这次西藏旅行,包括《吐蕃史稿》、《西藏历史》、《西藏佛教》、《十四世达赖喇嘛人和事》、《西藏生死书》、《民国就是这么生猛》、《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还有那本《乔布斯传》,不过偶对他兴趣不浓。老婆看了看书单,“你奔三了,突然想做文艺小青年了?”
好吧,继续藏地密码。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