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南京,住在紫金山脚下,从屋内的窗户望去,便可见高高的城墙。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高大。无聊的时候喜欢绕着城墙走走,起初只是在钟山、玄武湖附近随意地逛,到后来便开始有意识地选择路线。如今已沿着它徒步走过了一圈。20多公里的明城墙千姿百态,随手留下了点照片,整理出来,也算是一个笔记吧。

  南京城墙是明代的开山皇帝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从公元1366年开始,历经21载,动用几十万劳力修建而成的。如此的规模不仅反映了雄心更体现了实力。其时,城墙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四重构成,外廓墙长达60公里。在经历600年风雨后,现仅存京城墙,也就是我们常说、常见的城墙。它东靠紫金山,西据石头城,南凭秦淮河,北控玄武湖,原长33.676公里,现存21.351公里,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墙。

  南京城墙很高,比我所见西安、平遥的城墙都高。有那么一个童谣:“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
  根据官方的数据,城墙高度在14-21米间,城基宽约14米,顶部宽约4-9米。大部分墙体先用花岗岩或石灰岩条石为基础,再用砖砌内外两层,内层填充碎砖、砾石、黄土后层层夯实,之后在砖缝间浇灌黏着力很强的“夹浆”,终使其屹立六百年而不倒。
  明城墙的砖有大有小,所处地段不同略有不同,可能和建造的时间、战略的重要性有关。平均约40厘米长,20厘米宽,10厘米高。每块砖上均有字刻,用以记录烧制砖块的州府及工匠信息。据说是为了防止偷工减料,倘若有豆腐渣工程出现,便依此治罪。几百年后,这些文字倒也无心插柳成了荫,对研究明城墙的历史和建造过程帮助甚大。不过貌似这个砖并不怎么“值钱”,至少没怎么受到重视,随处可见也随手可拿,中山门附近的转头被仍的到处都是,明故宫里更是拿它砌起了花池,大部分都已破碎。

  找到两张地图,一为明城墙原貌,一为现状: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来昆山出差,无事的时候买张地图到处走走。以前知道昆山是因为周庄和排名,相信不少人亦如此。路过昆山两次,但都很匆匆,来不及仔细看看。
  平时在网上看昆山的介绍,多以上海的后花园、江苏的东大门自喻,并不断强调投资环境和各方面优势。百强县第一啊,最佳投资城市啊,一堆堆的奖状和排名挂在了门口,在印象中应该是仅比无锡、苏州这些地级市稍落后些而已。这次溜达了一下午,却感觉很一般。

  看到的比较高的建筑也就是几个酒店了,还有一些居民楼,大抵是楼市疯狂时的“杰作”。市内的基础建设真的不敢恭维,拆迁施工到处都是,也许大把的钱花下去,会变得漂亮些。
  每次沿着江苏的公路走,都可看到一排排望不到边的企业。那些私营老板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把钱砸出去而不当回事儿,由他们负责提高人均收入,自然会有份不错的交卷。可走在昆山市内,看着普通大众的衣着和路边蹒跚的老人,感觉有点畸形。这里的大街上可以同时跑过几辆宝马,而对面就是端着饭盆的乞丐。若是贫穷的居民围绕着少数人进出的豪华酒店,那目前这些效果图漂亮,号称全国第几第几的基础建设,便成了暴发户的浓妆艳抹。而已。

  昆山喜欢挂排名,奥灶面也被称作“华夏第一面”,感觉虽不错,但一听名头便变了味道。

  也许太过片面,今天更年期?毕竟了解不多。发一个剧院的照片,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百强县第一名的称号相比一下。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在南方还是不习惯阴天,已经好几个周末阴沉沉的了。幸好这次例外,清晨就看到了大太阳,让人兴奋。

  明故宫离我的住处只有几分钟路程,很近。去过几次,随便在广场上逛逛,看着石柱发些感慨,如此而已。今天还是老样子,只是走到南头的时候突然想逛逛公路的另一边,反正也无所事事。结果却发现了午朝门公园,这里有更多的明故宫遗址。
  就像刚到这个小区时,大家都习惯了往西走,坐车上班吃饭。偶尔一天,突然有人往东边迈了一步,才发现这边有着另一番的天地。大多时候,我们总是缺少那么一步,无论想法上还是做法上。习惯了自己的习惯。
  午朝门公园门票1元。

  明故宫是朱元璋建的,毫无疑问,在当时属于世界的顶级建筑。不过,在1403年,朱棣带兵逼死了朱允炆,自己登基成为明成祖。那个时候,明故宫烧了一把大火,以至于朱允炆的下落变成一个秘。按照当前明月所说,郑成功的功绩还要归功于此。
  虽经破坏,毕竟朱棣也在此呆了十几年,再加上那几年不穷,明故宫应该更加辉煌。只是蒙古的威胁迫使朱棣迁都北京,有了更加宏伟的以此为蓝图的故宫,明故宫才开始走向了衰落。到了清代,已是“昔者凤阙之巍峨,今则颓垣残壁矣!”,“而宫阙无一存者”。

  明故宫北边入口,由此进入后是一个市民广场,滑旱冰的、放风筝的、晒太阳的数不胜数。闹市之中有这样一片天地,也算朱总造福了后世。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清闲的周末越来越少,虽然时常闲得无聊,但时间却总少得可怜。这周末加班,发点上上周去台城的照片。

  这里说的台城是指东晋、六朝时的禁城,也就是皇帝办公居住的地方。“晋宋间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既然是那个年代,便一定有着宏伟的规模,且极尽奢华。因为这样的宫殿大多出自战乱动荡的年代,硝烟大火来去匆匆,留下了断壁残垣。
  按照网上介绍,现存的这段城墙全长253.15米,外高20.16米,下以条石为基,高7.36米,基石上的城砖高12.8米。不过,南京市的台城票与明城墙博物馆捆绑销售,景点为紧邻玄武湖的一段城墙,东起九华山,西至鸡鸣寺,其实建于明朝。门票10元。

  东边的入口,相片上左边九华山,右边玄武湖。


  登上台阶,城墙极其开阔,古老而又沧桑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我靠,在如此强大的网络之下,查找鸡笼山的海拔仍然那么不易,连南京市档案局的官网上也只是笼统地说“大约100米”。最后,终于在温州市五金工艺厂的企业论坛里找到:鸡笼山海拔67.9米。
  不过,倒也有意外收获,看到《中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发祥地》一文,里面详细论述了“中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兴起和发展都源自于南京北极阁”。北极阁便是鸡笼山,鸡鸣寺建于其上。

  首先,在南京,要把“伟岸”、“高大”之类的词与“山”分开。因为这里最高的山是紫金山,也不过448米的海拔,其他大多不足百米。市内很多“城中山”,多几十米而已。
  再者,很多山不仅在历史有多个名字,现在依然如此,甚至门票和景点内的说明牌也会不同。所以常有人问,“我是不是出景区了?”,不要大惊小怪。
  还有,南京很多山名是“借”来的,比如市内就有“五台山”、“九华山”等,各个“名声在外”。所以,山名前要加“小”,或者“南京”。比如小九华山,南京五台山等。

  南京鸡笼山便如此。古时,因其形似鸡笼而得名。南朝,齐武帝到钟山打猎,在此闻到鸡鸣,名之“鸡鸣山”。明初,设观象台于山上,遂名“钦天山”。清代,山上建北极阁,又得“北极阁”、“北极山”之名。此山不仅在六朝时便已为皇家花园和佛教圣地,又曾是文史学家和天文学家的聚集地,应了那句“山不在高”。

  今天徒步南京城墙,沿台城慢慢走近鸡鸣寺,从高处看清全貌。可惜正值中午,背光所照: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