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牌子为中国陶瓷博物馆,其官方称呼应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中国的陶瓷历史悠久,在先民用火的过程中,偶然发现泥土经过烘烤后粘结变硬,便衍生出了盛放水和食物的陶器。截止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陶器,便是在江西万年仙人洞,距景德镇70公里左右。这并非偶然,江西随后又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文物。
景德镇处于江西东北部,四周都是山,庐山、黄山、三清山、龙虎山围了一圈,其三分之二地貌是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多种矿产储量在江西排首位,且还是省内的三大煤炭生产基地,给陶瓷业提供了强力资源支持。我们熟知的高岭土,便因发现于景德镇的高岭村而得名,人们发现把它经过精细淘洗,捏制成坯,然后再烧制出来,有似玉般的晶莹质感,这便是瓷。景德镇虽然山多,但河川纵横,靠着昌江,直通西边的鄱阳湖,北上就是长江,又有着便利交通,便于贸易往来。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这已经指成熟的工艺了,唐代更是销往关中地区,被称为“假玉器”。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有着不低的地位,宋真宗更是把年号赐给了景德镇,但比起汝哥官定钧那五大名瓷,终究不是主角。而至元朝,设立官窑浮梁磁局,出了惊艳世人的青花瓷,那是景德镇的高光时刻。之后的釉里红因为极难的工艺,更是让景德镇瓷器技术到了巅峰。明代,浮梁磁局改为御窑厂,一直到清,为皇室服务了六百年,成了“天下窑器所聚”的制瓷中心。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NIKON 24-70mm, NIKON D800, 单反, 摄影, 江西, 足迹
景德镇在国人中的知名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中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城市,“景德”是宋真宗赵恒的年号,那个一己之力终结了泰山封禅的皇帝。明以后是一世一元制,所以往往用年号称呼皇帝,如永乐帝、乾隆帝、康熙帝等,但之前很多皇帝经常改元,有多个年号,宋真宗便有五个。年号是汉武帝首创。
景德镇还是中国唯一一个以产业兴盛千年的城市,是著名的“中国瓷都”,它保留了全世界最丰富、最完整的陶瓷文化遗存,是中国首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统计,自十六至十八世纪,从景德镇销往欧洲的瓷器占全国出口总数的90%以上,不仅换回了大量金银储备,还深刻影响了欧洲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它的建镇历史可追溯至东晋时期,始称“昌南”,得名于“昌江以南”。汉朝,易名“新平”,属江州,唐时白居易曾被贬江州,故有《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天宝年间,更名“浮梁”,一直到宋景德元年,宋真宗赐名“景德镇”,辖于浮梁县。
景德镇历史上外来人口多,有“土著十之二三,客籍十之七八”之称,到这的又都是手艺人,靠本事过活,有“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之说。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江西, 足迹
再至乌镇。
乌镇是游过的第一个古镇,所以第一次来的时候,震惊得不得了,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不知不觉过去了近20年,去了不少地方,当再次回来时,感觉景色也就中规中矩。见得多了,似乎也就少了波澜。
乌镇属浙江嘉兴,傍着京杭大运河,基本已是从北京到杭州的最后一段。现已是国家5A级景区,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中国古镇之最,有着“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与周庄、同里、甪直、西塘、南浔并称“江南六大古镇”,基本都在太湖这一圈。这里面就还差甪直没有去过。
这里走出的名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昭明太子,一个是茅盾。前者的南朝梁武帝之子,酷爱读书,相传东宫藏书三万卷,并著有《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诗文总集,可惜英年早逝。后者不用过多介绍,但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能说出点他的简介,主要作品有《子夜》、《林家铺子》等,是中国的第一任文化部部长,一干就是十几年。茅盾便出生于乌镇,81年根据遗愿,用他的25万稿费所设立的茅盾文学奖,是当今国内水平最高,也是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以长篇小说为主。
如今乌镇比较火的是互联网大会,它还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这次过来的时候,正好赶上几天后就要举办24年的会议。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浙江, 足迹
五公祠是海南贬谪文化的核心,始建于宋,现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是过来一看。
如果问五公祠的五公指哪几位,一是很多人答不上来,二是很多人答了苏东坡。五公其实包括唐代宰相李德裕、宋朝宰相李纲和赵鼎、宋朝大学士李光和胡铨,是唐宋两代被贬海南的名臣。那为何没有苏公?
这个问题不难,不是苏公实力不济,而是实力太强。我们捋顺一下时间轴。
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海南,携子路过海口,借宿金粟庵,遗址在今之五公祠。苏公看当地百姓饮用护城河,水不干净,经过勘察,指导民众挖出一清一浊双泉。浊泉称“洗心”,清泉称“浮粟”,后世称“指凿双泉”。浮粟泉至今仍不溢不竭,清冽甘美,被誉为“海南第一泉”。
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苏公善举,在泉上建了两座亭。其后三年,东坡遇赦北归,再次借宿金粟庵。时人请苏公给亭子命名,于是便有了泂酌亭和浮粟亭之名。这两泉、两亭便成了五公祠的第一批纪念性建筑。
北宋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东坡北归途中,病逝常州。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留宿的此处名为“东坡读书处”。之后建书舍、聘山长、设讲堂,开办东坡书院,成了海南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人们又在书院内给他立像,建祠纪念,即苏公祠。其后,宋元明清历代均有扩建、重修。
至于上面所述五公的祠,是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开始崇祀,那是建苏公祠788年后的事了。所以,五公祠历史建筑群门口的第一个建筑上书:苏公祠。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海南, 足迹
海瑞,海口人。自幼丧父,其母养大,35岁中举人,但其后两次乡试落榜,后放弃。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40岁时到福建南平县任教谕。当御史到此地视察时,其他教师跪在地上,唯海瑞独立其间,说这里是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是御史大人的衙门,被今人广为传颂。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44岁的海瑞被任命淳安知县,在这升堂断案,有了“海青天”之名。彼时,严嵩党羽鄢懋卿出巡此地,一路奢靡勒索,唯海瑞简陋招待。有人嘲笑他用圣人标准要求自己,他们不知海瑞真是圣人。海瑞给自己取别号“刚峰”,他不只用这个道德之镜检阅自己,还用这个镜子要求他人,映照国家。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海瑞升户部主事,赴任北京,著名的《治安疏》便出自这个时期。海瑞为此提前买了棺材,遣散了仆人,并将家人委托朋友,然后上书嘉靖皇帝的为政得失和为君之昏,甚至讽刺年号“嘉靖”为“家家皆净而无财用”。龙颜震怒,虽当场未将其治罪,可过后仍把他关进了大狱,幸被徐阶所保。
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海瑞升应天巡抚,辖区多为富庶地区,部分贪官污吏害怕,便自动辞职,还有些显赫之家把朱漆大门改为了黑色。海瑞虽然没有改变官场,但却形成了极大威慑。《海瑞罢官》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个时期,说他在这里遇到了徐阶之子徐瑛霸占民田、逼死赵玉山之子、抢夺其孙女小兰,又勾结官府王明友仗杀赵玉山。便复审伸冤,且不畏朝臣权贵、不顾徐阶旧交,哪怕被弹劾,仍在交印之前斩杀了徐瑛和王明友。
海瑞辞官后,一直未被录用,张居正对其印象一般。直到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张居正去世,之后海瑞再次为官,但此时他已68岁,赋闲了13年。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海瑞病逝任上,年73岁。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手机, 摄影, 海南,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