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景区樱花园

  看新闻,武汉大学那密不透风的游人,实在有些让人望而却步。但到了武汉,总得看看樱花,于是相中的东湖景区的樱花园,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逛逛东湖。
  这个选择很正确,东湖景区樱花的美丽超出想象,除去略微有些远外,强烈推荐。

  当年,邓颖超访问日本时,带回78株象征和平友谊的樱花树,并栽到这里。如今,这里已经与日本弘前樱花园、美国华盛顿樱花园并称为世界三大樱花之都,共有150亩之大。不单独售票,东湖景区绑定门票,60大洋。
  也许是为了配合樱花?里面的建筑、灯笼充满了日式风格,如此:

继续阅读“东湖景区樱花园”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的名气不小,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为中国四大名楼。而我们这一代最熟悉的应该便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不过说实话,这四句都很熟,但当时提起前两句,我愣是想不起来这首诗的后两句。好吧,我向老婆表示,我的学历不是在路边办的。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公元223年),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在长江边的夏口城建此楼,起瞭望预警作用。不过,老罗说天下分久必合,三国统一于晋后,黄鹤楼的军事意义也逐渐淡薄,慢慢演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因其能登高而望滚滚长江东逝,遂成为众多迁客骚人文人墨客的抒情咏志之地,“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朝代更替,少不了刀光剑影、屠夫鱼肉,黄鹤楼也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屡建屡废。上一次被毁,是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当时的黄鹤楼为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所建。之后,中国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历史,而后又是百废待兴和长期的经济追赶,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和闲工夫捣腾唐诗宋词,兴建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
  黄鹤楼原址本在蛇山的黄鹄矶头,1957年,建长江大桥引桥时,旧址被占。1981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大地后,一座以清同治年间的黄鹤楼为蓝本而建的新楼在离旧址不远处的蛇山峰岭上拔地而起。至今。

  出租司机说,起初门票是2元,而后5元、10元,就像房价一样地疯涨。现在,门票已经到了80元。对于一个新建筑,一个在外面看看,感怀一下即可,里面没啥东西的景点,确实有些贵了。
  文化游,这是文化游!名楼,这是天下名楼!好吧,我承认,这样想着,心里舒服多了。

  正面,有些逆光。

继续阅读“黄鹤楼”

清明·武汉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由此而得名“江城”。
  清明节期间,老婆来武汉,时间较短,在市内随处转转。

  住的地方比较靠中,下楼便是中国最长的步行街,江汉路。据说,它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天津和平路、哈尔滨中央大街合称为中国大都市的“五朵金花”。
  这两天阴天,虽然气温不算低,但这倒春寒也着实有些冻人。买个毛衣先。

  出江汉路,路口是由英国建筑师景明设计,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江汉关,高83.8米。于1922年动工,1924年落成,烙着那个年代的印记。
  每天清晨,都可以在房间里听到整点的钟声,而后出门上班。


  江汉路口右拐,到武汉港客运站,乘船过江,至中华路码头。
  若是坐车的话,要过晴川桥、长江大桥,很绕也比较远。相对来说,乘船要方便很多,才1.5元。 继续阅读“清明·武汉”

龙王庙

  闲来无事,在武汉闲逛。见地图上,在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标注了“龙王庙”三字。以前总是听说,还未见过,遂决定前往,也正好过晴川桥,去对面的公园走走。

  龙王庙,作用很简单,镇水患。
  据介绍,明洪武年间,汉水改道,由沌口改为龙王庙出口,而此地河面狭窄,水流湍急,常有船只倾覆。故当地有人修筑龙王庙于此,以祈求龙王爷护佑平安。

  1930年,修沿江路时,庙被拆除。直至80年后,2011年,这里才有了一座崭新的“龙王阁”。当然,随着时代的变更,功能早已不同。当初是一种信仰,你也可以说为封建迷信;如今是一种文化,你可以说为面子工程。

  新龙王阁高约20米,仿清代风格,其属汉口,长江对岸是武昌的黄鹤楼;汉江对岸是汉阳的晴川阁,遥相辉映。

  目前只有50mm的定焦。

继续阅读“龙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