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唐皇陵的绝大多数墓都被盗过,所以金银玉器之类的基本不见,甚至唐三彩都不多,如今在昭陵博物馆内的展览主要是三类,陶俑、石碑、壁画。
昭陵修建得太张扬,很容易被人盯上,国力昌盛时有驻军,那无所谓,但当中央政权衰弱后就惨了,尤其面对乱世的割据军阀。虽然皇陵的防盗措施不错,但只能防个人和团伙,当面对十万级别的军队和炸药时,依旧比较脆弱。它最大的几次被盗,一是黄巾起义时,被黄巾军大规模挖掘,二是唐亡之后,五代时期的军阀温韬挖光了唐十八陵中的十七座,仅乾陵因为突然间的雷雨交加而躲过一劫。据称,温韬带着部队进入昭陵地宫,珍宝搬了数日不停,一扫而空。其中,还有王羲之的作品,只是因为名声太大,辨识度太高,始终未现于世。
在中国,挖祖坟是个很容易被站在道德层面千夫指的行为,一般有心建立稳定政权的不会这样做,比如唐宋元明清这些王朝,不会动前朝的皇陵,相反还要去保护。温韬没过多久,便被后唐的李姓政权下狱赐死。
在昭陵博物馆的第一个展览,便是陪葬墓的陶俑展。
若是论精美程度,所见说不上惊艳,但因为是纪实,它们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唐朝的生活面貌,研究价值要高于美学价值。甚至,一些造型还给了众多古装剧装扮灵感,标注一下妆容或纹样参考昭陵壁画或人物俑,逼格瞬间提高几个等级。
有些陶俑的形制和壁画、绘画很类似,所以博物馆后的背景放了对应画面。
此为文吏俑,杨恭仁墓出土。
杨恭仁在北周时便为官,然后隋朝立国后跟着杨坚,之后又跟着杨广,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兵变,弑杀杨广后,他又跟着宇文化及。再后唐朝建立,又跟李渊,甚至还当了宰相。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竟然又跟着李世民。主打一个谁是老大我跟谁。
然后,得以善终,享年七十二岁。
彩釉将军俑,长乐公主墓出土。
她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女,很受宠,名字也比较直接,叫李丽质,嫁了长孙无忌的嫡长子。
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子,太宗即位时,便将其册封为皇太子。光是这个名字,就足见其所受的宠爱和期望: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他不到一岁时,便被封了王。但二十多岁的时候患了脚疾,脾气开始暴躁,也是李世民安排的一堆好直谏的大臣给他的管束太压抑,让他得不到与地位相匹配的自由和享受。据称,他好男宠,起名“称心”,事发后被李世民诛杀。
后来,他企图谋杀越来越受李世民重视,逐渐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亲弟弟李泰,结果事情败露,遂准备效仿玄武门之变起兵逼宫。事败,李世民不忍杀害,便将其流放黔州,死后以国公礼下葬。到了唐玄宗一朝,李承乾之孙李适之官拜宰相,遂上书请求迁李承乾墓于昭陵陪葬,玄宗准许。所以,成了最后一个陪葬墓。
男骑马乐俑,李承乾墓出土。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