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德太子墓

  讲完永泰公主的故事,再到懿德太子墓,那就熟悉多了。他和永泰公主夫妇一同在政治斗争中被杀,是永泰公主的哥哥李重润。原名李重照,因避武则天讳改名。武则天给自己造了一个“曌”字。

  开耀二年(公元682年),李重润出生,他是李显嫡长子,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此时的皇帝是李治,很喜欢这个嫡长孙,立为皇太孙。一般太子去世以后才立皇太孙,太子仍健在且未罢黜时很少有,可见其受宠。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高宗李治驾崩,中宗李显登基,但武则天此时已经当了天后并二圣临朝了好多年,权倾朝野,所以李显很多事都要受制于她。于是便开始扶持皇后韦氏一族,就是李重润的亲母。
  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不满李显便废了他,史书上记载了李显的一句话“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韦玄贞是韦皇后的父亲。结果韦玄贞被流放,死于途中,全家皆被杀。武则天另立幼子李旦为帝,此时李显才登基55天。李重润也被变为庶人,并和李显被分两地囚禁,群臣默不敢作声。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
  圣历三年(公元700年),武则天最终决定仍立子不立侄,也就是天下依旧姓李而不姓武,李显又成了太子。这一年,被囚禁十六年的李重润被封邵王。
  大足元年(公元701年),仅过一年,李重润获罪,被武则天杀,年十九岁。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李显复位,追赠李重润懿德太子,迁其灵柩到乾陵,享“号墓为陵”最高礼遇。


  史书读着费劲,按时间轴捋一下来龙去脉,便清楚多了。
  “懿德太子”的称呼是李显后来追封的,大概是李重润这一生的坎坷遭遇李显都看在眼里,包括他的死亡,但又无能为力。所以当了皇帝后,那种补偿的心态可想而知。除了追封太子,另迁其灵柩进乾陵,并以帝王规制厚葬,史称“号墓为陵”,这个先河便是李显开的,以后历朝历代也再没有过。
  可惜,他的墓也被盗过,手法和永泰公主墓一致,推测是唐末或五代初期。

  墓前的华表。


  石像生。



  石狮。


  地宫开放参观,主要可见的是墓道上的壁画。













  在乾陵博物馆里,也有一些懿德太子墓的文物,因为金银器具早已被盗,所剩的基本就是些陶俑。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